第172章 韩相国遗愿(第3/4页)

朱襄如此直白地讽刺张家,让张胜和张良都脸色大变。

张良正想争辩什么,朱襄再次道:“你们也是饱读诗书的人,见过谁求贤才时是这副态度?更何况韩非还不是一般人,而是被韩王默认驱逐的宗室,韩公子非。即便尊亲还尚在,他对公子非也该多几分尊敬。”

“自己不肯来,让小辈来请,这已经是失礼;小辈心不甘情不愿的前来请韩非,这是第二重失礼。我真不知道,尊亲是想让韩非回韩国,还是想彻底断了韩非回韩国的念头。”

“还是说,张家给五代韩王当相国,当久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所以太过傲慢,不认为这是失礼了?”

朱襄脸上的温和褪去,冷声训斥道。

他对韩非的性格有诸多恨铁不成钢,但韩非是他看重的晚辈,是他护着的人。

即便将来他们可能站在对立面上,但现在,他不允许有人当着他的面欺辱韩非。

张平若真想请韩非回去,就该他活着的时候自己亲自去请。即便他年老体弱不得成行,也该差遣一个身份合适的使臣,拿着韩王的诏令去请。

现在他只不过以所谓遗言,以“我张家会支持你”的利益为诱饵,遣家中长子来寻韩非。这高高在上的态度,真是令人作呕。

朱襄想起韩非的痛苦,因留侯对张家仅存的滤镜都碎掉了。

也对,张家给韩国当相国的时候,是韩国一路走下坡路的时候。特别是这一任韩王为首的韩国朝堂,简直和后世某国有一点相似了,端的是小伎俩多,大气度没有,平时跳得高,实际上一点用都没有。

韩王亲自来给秦昭襄王披麻戴孝的时候,就知道韩王身边的大臣们是个什么脑回路。

所谓君辱臣死,他们美其名曰这样做能让秦国放过韩国,为何不自己来受这个辱,而是让韩王成为这个笑话?

韩非说,韩国朝堂中全是庸碌,越是身居高位者,就越令人不齿。他或许真没说错。

留侯未来如何,那是未来的事。现在的张家,就是韩国最大的庸碌。韩国这一副不死不活的模样,张家的锅或许能与韩王平分,甚至比韩王更甚。

因为战国的相国实力非常大,是一个国家实务的执行者,相当于总理。

“你们是晚辈,我本不想与你们计较。只是韩非乃是我晚辈,见你们侮辱韩非却不自知,我实在不能装作没看见。”朱襄没有为难张家兄弟,冷冷送客,“回去想一想吧。若你们真想与韩非送信,可再来寻我。”

朱襄挥了挥手,让家仆送客。

张胜脸色苍白,捂住想要和朱襄争辩的二弟的嘴,匆匆将二弟拉走。

待张家兄弟离开后,荀子才嗤笑:“不愧是张家,韩非评价得丝毫不错。”

朱襄叹了口气:“是啊。”

荀子问道:“你怎么会知道张良的名字?他看上去或许有几分聪慧,但应该不到能传入你耳中的地步。”

朱襄干笑了几声。

荀子不再追问。他接过了朱襄递来的热羊奶,抿了一口道:“他将来有很大成就?”

朱襄道:“算是吧。”

荀子道:“那他会成为政儿的敌人?”

朱襄道:“应该吧。”

荀子摇头:“有你在,谁能成为政儿的敌人?”

朱襄道:“就算有我在,会成为政儿敌人的人,都会成为政儿敌人。不过他确实是良才美玉,我希望他将来不要与政儿敌对。”

荀子道:“那就看他能不能醒悟,韩国是亡在张家和韩王手中,而不是秦国手中了。”

荀子再次嗤笑了一声。

显然,荀子对韩国的相国印象非常不好。

荀子也是护短的人。他虽然说韩非不是他的弟子,但他心里还是把韩非当做自己的晚辈。韩非遭遇这样的侮辱,若不是朱襄先开口训斥,他就要开口训斥了。

若是他开口,那这件事肯定会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这两兄弟未来的名声估计都会糟糕。

荀子瞥了朱襄一眼。他不知道朱襄是不是知道这件事,才主动开口训斥这两人。

有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荀子确实想多了,朱襄也是一时没忍住。

他想着韩非,不由又叹了口气。

这封信他是准备送的。虽然他认为韩非被侮辱了,但韩非或许自己不这么认为。或者说,韩非即便知道自己被轻视了,有这个机会回到韩国,他可能也会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