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2/3页)
朱毓婵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跟沈树人也挺聊得来,问了很多问题,沈树人都一一解答,言谈举止妙趣横生见识不凡,让小姑娘很崇拜。
“王爷,那就祝你们一路顺风,静候佳音了,到了合肥,务必派人回信报个平安。下官还有要务在身,必须留在武昌整顿军政,以备援川,就不送了。”武昌码头上,沈树人下船后,就对着潞王一行拱手。
朱常淓:“沈抚台不必客气,但愿武运恒昌,为大明再造一方安宁。”
(注:这里说的是“武运恒昌”不是“武运长久”,所以没问题,别说这是日系风,南北朝时谢眺就说过“武运方昌”形容初建军功,
但如果一直打胜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变体为“武运恒昌”,都是这么用的。现在很多人一听到有点像日语繁体字的措辞就喷,也不管到底是真日语还是中国古文。)
朱常淓一行继续顺江东下,又过三四天,自然也就到了合肥。
……
话分两头,沈树人和潞王福王等南下东归的同时,河南战场上,追击李自成、解围开封的战斗,也在稳步推进着。
河南战役第一阶段的捷报,也有陆续传到崇祯耳中,但最初收到的,并非沈树人的亲笔捷报——
毕竟陈县决战,只是击退了李自成的主力,斩获歼敌不少,但并不算决定性的收复失地。如果仅仅依靠一场击溃敌人的战斗,就大张旗鼓,也显得沈树人不谦虚。
所以,崇祯至今还没听到沈树人亲自报捷,是很正常的,怎么也要开封解围后,才好给个阶段性结论。
因为沈树人要求稳扎稳打,打通颍川水路才能继续推进,所以黄得功和张名振也着实耽误了三四天来拆除闯军留下的水利破坏痕迹,然后小心推进。
当黄得功部前进到郾城时,沈树人都已经从信阳再次启程、准备南下武昌了。
而沈树人从信阳到武昌的这四天时间里,黄得功同步在北边推进,基本上少则日进五六十里,多则七八十里,
四天里先后收复了开封府下属的临颍、鄢陵、许昌、新郑四县。
除了开始在郾城稍微打了一场,又击溃一支舍不得走的闯军残部,大约数千人,歼敌一两千,余者溃散或投降。
剩下许昌新郑等地,都没有爆发战斗,或者就算有流寇没走,也都是官军一到,就直接开门投降。
过了新郑,再往前就只剩一个中牟县,外加一个朱仙镇,就到开封府城了。
黄得功推进到这一步,都没看到闯军主力留守抗拒,也是产生了一丝狐疑,因为中牟县和朱仙镇,原本分别是李自成自己的驻地,以及刘宗敏部的驻地,不可能前面那些小县城都还有留兵,这儿却撤得那么干净。
以黄得功原本的脾气,他也是不会想太多的,但这次出兵前,沈树人反复叮嘱他,还做了一些推演。黄得功想起之后,难免后怕,推进就愈发小心,而且要跟张名振严密配合。
十一月十八日这天,当官军穿插到中牟县和朱仙镇之间时,沈树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黄得功部在戒备中行军、向前搜索时,前方斥候忽然就出现了大水,快速蔓延过来。
朱仙镇距离开封城墙还有三十多里路呢,所以水势冲到面前时一下子还不会太深,黄得功立刻让人鸣金,吹收兵的牛角,把搜索部队收拢回来,同时让得到警报的后军立刻靠拢准备登船。
张名振足足带了两百多条大船,每船额外挤几十个人,总算把黄得功的前军主力骑兵全部收拢。除了一部分士兵成了落汤鸡,被浸湿了之外,倒是没造成什么伤亡。
“李自成这狗贼,果然是留人挖开了黄河大坝!可惜了,要是我们再晚半个月来,说不定黄河都枯水封冻了!这一放水,要多少开封府百姓遭殃!城外估计是没什么流贼部队了!肯定都跑了!”黄得功看着蔓延的积水,痛恨不已,大骂李自成歹毒。
张名振也是脸色铁青,却只能劝黄得功别生无谓之气:“这不是我们来得早来得晚可以阻止的,要掘毁堤防,几个时辰就够,哪怕发现我军抵近到二三十里内再动手,都来得及。
眼下还是想想善后,外加如何上奏吧。此地已成泽国,倒是不再需要骑兵搜索攻击围城贼军了,不如我先分一半船只,把骑兵运回稍后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