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纲举目张(第3/3页)
沈树人说到这里,不怒自威地顿了一顿,拿眼神扫过刘国能和黄得功,二人也都安静了下来。
而沈树人继续扫向另一位敬陪末座的总兵左子雄时,左子雄更是直接表态唯命是从,场内氛围也就算是彻底镇住了,所有人没敢再七嘴八舌,全部听沈树人的号令。
沈树人这才点点头,继续道:“为今之计,敌强我弱,但我军粮多可以持久,继续僵持下去,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要的是步步为营、确保粮道,结硬寨打呆仗推进。
这样就能逼着闯军跟我们打,而不是我们去找闯军决战,到时候天时地利都在我方,而天气冷下来之后,对进攻方就会更加不利,闯军必然要承受更多的削弱。
开封府周遭存粮,原本就是吃到今年秋收就很勉强了,李自成又从四月攻打到九月,破坏了河南全年的农事,听说闯军早已开始吃人。
现在我们秋粮刚刚收割,闯贼离得最近的两三个府却几乎颗粒无收,也就刘宗敏李过七月份的时候剽掠怀庆、卫辉抢到了一些还没吃完的夏粮。
再拖下去,只要入冬时,李自成还没攻破开封城,到时候怕是要自相杀食,从军中的老弱开始吃,或者至少是吃裹挟到的妇孺,闯军士气也必然低落。”
刘国能和黄得功听得很安静,被沈树人这么一分析,他们也愈发有底了,对于为沈树人效命的决心和信心,也更加充分,
知道这是一个拿将士们性命当命看的好领导,而不是那些只把伤亡当数字、没概念的文官。
不过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黄得功打了这么多年仗,也知道后勤的重要性,立刻指出一点常识:
“我军虽然秋收后有粮食,可开封城内的守军撑得住那么久么?他们会不会断粮?按常识,每个城池的存粮,一般也都是吃到秋收之后,最多略有余量。如今已是秋收时节,开封城内没有新粮补充,肯定也会很快耗竭吧?”
沈树人赞许地点点头:“当然,这些双方都会想到。一场攻城战,最初的一两个月,可能是在死磕猛攻。一旦两个月都强攻不下来,剩下的时间攻城一方肯定已经士气低落,很难再靠硬仗堆人命速胜破城。
李自成围开封,从四月到九月,这已经摆明了没有速胜的把握,我估计从七月开始,他就已经在打‘等城内人断粮饿死、兵无战心’的主意了,希望用围困等来转机。
所以七月时才有让刘宗敏李过分兵攻打怀庆卫辉的举动,也因此导致陛下误以为孙传庭和杨阁老有趁机将闯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只可惜终究是误判了。
为今之计,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确保我们的粮道,能推进到离开封尽可能近的地方,并且在前沿结硬寨、多屯粮。再设法分兵打开围城营寨的一个方向,争取把一批粮食和补给弹药送进城内。
只要能打通粮道,让闯军意识到他们攻势减弱后、指望断粮围城的那几个月白围了,闯军的士气自然也就瓦解了。”
黄得功听了,眉头一皱,却觉得这位沈抚台有点理想主义了:“不寻求跟闯军决战,却要实现给开封城运粮?这该如何施为?”
沈树人:“目前还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先把前几步做起来,先步步为营,创造让敌人先犯错的机会。
同时,还要设法造势,分散闯贼的兵力,确保我们推进时,正面之敌始终不会太多,至少不用同时面对闯军全部兵力——这一步,我倒是已经有些想法了,但目前还不能说,诸位且看结果便是。
最多三五日,慢则六七日,你们就可以看到郾城的闯军会分兵,到时候我们的压力就更小了,想继续推进也会容易的多。”
沈树人知道刘国能的部队里,也有个别跟流贼已然保持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存在。在他彻底整顿好部队之前,有些事情还是自己心腹知道就好。
毕竟那些文斗的欺骗使诈反间,也不需要武将们过问,有文职参谋经手就够了。
刘国能黄得功也没有异议,并不觉得沈抚台这是在提防他们,很乐意就接受了这个设定,决定跟着沈树人观察几天。
动脑子的事情,还是沈抚台解决吧,他们只负责抚台下令后,动刀子的部分。至少目前看来,沈抚台的思路和总体方针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