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生的辽东军(第2/3页)

不过沈树人并不担心张名振会脱离他的控制。哪怕不在湖广做官,张名振依然是铁了心跟着沈家混,做沈家的死忠部将——

更何况,现在张名振理论上的直属上司,就是加了户部尚书衔的沈廷扬。给老爹当部将和给儿子当部将,有区别么?

沈树人跟郑成功寒暄几句,随后就并辔而行,一边随口问问军中近况,一边亲眼视察一下士兵的状态。

“九江距此又不远,上任来得及的。对了,我最近事多,你带回来多少人马?我都记不太清了。”

郑成功:“原本辽东之战,累计救回友军两万三四千人,曹变蛟、李辅明留了六千人,糊弄一下朝廷。

再刨除战损数千,和一千五百名成建制来降的朝鲜鸟铳兵,我军最终实际增兵一万七千人整。

去的时候是五千护漕兵和五千水手,回来后水手和护漕军还是要大部留在南直隶和舟山,所以实际带回来一万八千人。

张军门那儿,实打实留了四千战兵护漕,不过只有一千五百人是老家丁,还有两千五百人是辽东兵。您说过的,要以老带新,但凡扩军,至少留三分之一死忠老兵故旧、扩充三分之二新附人马。”

沈树人点点头,对这个数字也挺满意。

辽东之战最终实际净赚了一万七千人,但并不是都能全部带回来的。因为当初作为本钱的五千人,都是黄州这边挑过去的精兵,海运护航摊子越铺越大,就留下了四千人不回来了。

去年沈树人打完二贺时,总兵力扩张到两万多。后来又设计逼得左良玉移镇、无法把武昌、汉阳两府的卫所军编制带走。

沈树人把这些地方杂牌军也接受了、去芜存菁筛汰加练、补充新血,最终到今年年初时,他实有兵额三万多人、理论上满编是三万五。

如今抽走四千人去舟山负责海防护航,辽东弄回来一万七,增减折抵之后实际净增就是一万三千人。

所以,沈树人手下的军队,目前满编是三万五加一万三,四万八千人,再稍微招点新兵,四舍五入差不多是五万。

当然,沈树人的五万,那是实打实的五万,不吃空饷,不玩虚的,操练和士气也不是同期其他明军可比。

最多只有关宁军可以在战斗的嗜血凶顽性方面比沈家军强。而比武器装备的话,连关宁军在沈家军面前都没有优势。

“大冶这边,目前驻扎了多少人?几个月没来,营地都已阡陌连片,搞得不错。”

沈树人一边问,一边巡视,看到眼前拔地而起的军营城镇,怕是规模已经膨胀到能塞下好几万人了。

实际上军营不可能全部住满,建设的时候都是要提前留足余量,为将来的扩军预做准备。

眼前看到的军营房子,至少也都是土墙房、木椽顶盖上瓦,好一点的连墙壁都能用上包砖。

作为长期驻地,沈树人肯定不会让士兵们住破布帐篷,那样耐久度又低,帐篷经常会烂其实也省不了钱。

原先其他明末军阀、长期驻扎也住帐篷,主要是不想一次性投入太大,或者觉得自己要经常移镇,房子带不走。而住帐篷的话,就算耐久度低烂了,下面也可以自行解决,无论是抢劫还是搜刮,反正包袱推下去,大帅就不用管了。

沈树人这是已经把武昌当成他自己的核心地盘来建设了,看得出他压根儿没考虑过“朝廷将来有没有可能把他调走”的问题。

而他的做法,也让士兵们对沈抚台更加有归属感了,在他这儿当兵,至少住宿条件超过大明九成以上的卫所、军镇。

郑成功对附近情况比较了解,一边指点一边解说:“武昌府如今驻兵三万,您的五万人马,还有两万不是分别在襄阳、汉阳、黄州等地么。

武昌这边,主要基干就是左良玉当时带不走的本地兵,加上这次回来的一万七千人为主,还有几千你从黄州带来的老兵,其他老兵基本上没挪窝。

其实严格来说,如今河南信阳府的刘国能刘将军部下,还有安庆、庐州的黄得功黄总兵的部队,也都算归属大哥您节制,只不过不是嫡系,你也还没麻烦过他们呢。”

沈树人一愣,最近他势力扩张太快,确实也有点迷糊了,都还没跟刘国能、黄得功深入沟通笼络呢,回头得给他们拨点军饷、装备,慢慢彻底收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