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3/5页)
哎,好在掌门只在小事上糊涂,大事还是很清明的,否则他们派也不会聚集那么多“灵宝派崛起的希望”了。
在很多弟子眼中,掌门的性格不失可爱之处,若无他全心全意的关心与爱,弟子怎会有归属感呢?
正当葛朝阳暗自神伤时,门口传来喧闹之声,葛朝阳不由抬头看天色,想这都要宵禁了,哪来声响?
随即他感到了由衷的喜悦,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高长松与高香兰三姐妹。
……
对高家三姐妹来说,长安的风采与乌斯藏大不相同。
这种感觉是在唐代其他地儿所没有的。
先前便说过,乌斯藏民风与唐肖似,充其量不过是小点,不那么繁华,就譬如他们去过的古格镇,相当于唐代的县城,却因有河道而更热闹些。
在进大唐之前,她们所见到的最繁华的城池是凉州城,那儿不仅繁华,还很有异域风情,到处都是深目高鼻的西域人。
让高香兰说,这些西域人虽与汉人长相不同,彼此间却也不肖似。譬如肤色,有雪白的,也有深棕的,她甚至在那看见全身黑黢黢,如黑炭一样的人,商队里的粟特翻译告诉她,那是昆仑奴。
这也解了高长松一疑惑,他本以为昆仑奴是黑人,是非洲人,还曾想过怎么唐代就有远渡重洋的技术了,这不可能啊!经过解释才得知,昆仑奴是大多是东南亚的棕色人种,也叫尼格利陀人。
有一小部分,还真是黑人,他们是跟随阿拉伯人来华的。
光这些人,就足以高家三姐妹看得眼花缭乱,此外还有各国的商品,她们仿佛置身万国会,第一次意识到,世界竟有这么广阔,天底下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货品。
她们本以为,那儿已热闹到了极点,哪想到进长安城后,又是一番新天地。
首先,长安城的西域人就不比凉州城少。
凉州城的那些,是往返丝绸之路的商贾,他们只在大唐境内稍作停歇,很快就会返回自己的国度,很大一批人都不会进长安,光是在凉州卖出的货品价格,就够称心如意了。
此外,他们中的商贾,不少都是小商贩,只是随商队来分一杯羹,不够宽裕,从他们身上,无法看出胡商的富贵。
长安的胡商就不同了,唐人送给他们一绰号,叫千金胡,查看后世资料,会发现唐代有不少传奇中都出现了胡商的影子,多是穷苦百姓救了不知名的胡人,多年后胡人报恩,给予主角钱财,令人摇身一变成富家翁的。
传奇中不仅寄托着百姓美好的愿景,也能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观念,可见在唐人眼中,胡商都是非常富裕的。
长安胡商是千金胡的典型代表,当高长松第一次来长安时,也差点被胡商身上的绫罗绸缎迷花了眼,对一部分大商人来说,用金丸打弹弓,以宝石做装饰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高香兰等人过着富裕的生活,却不曾见识过什么叫奢侈,胡商们的作风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也证明了,长安的生活与她们一直过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长安的坊市制度也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诚然,乌斯藏也有宵禁,可这宵禁只停留在字面上,政府并不会派官兵来巡查,像他们这样住在村落里的,宵禁更是形同虚设。
可在长安就不一样了,她们一路上看见无数急匆匆赶路的人,以及身披铠甲,列队整齐的金吾卫,带翎羽的头盔紧紧包裹着头颅,一列人看起来威武又气派。
百姓看见金吾卫,更是加快脚步,倘若是白天,看见巡街的将士也无妨,可若犯了宵禁,是要吃牢饭、打板子的。
就连高长松,也因看见金吾卫而想起了“我在大唐铁窗泪”的过往,无语的同时,也跟初来驾到的人们解释,在长安,有什么是能做的,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听说晚上不能外出乱晃,他们倒不觉得奇怪,毕竟在乌斯藏,晚上也没人闲着到处逛啊。
当夜万籁俱寂,月色初上,何人不紧闭家门呢?
高长松宽慰道:“放心,宵禁后只是落坊门,坊内的一应设施都营业,也很热闹。”
经过凉州城,高香兰她们已不是什么都不知的土包子,她们都知道,唐人在该睡觉时不睡觉,喜欢去酒楼寻欢作乐、秉烛夜谈,有的时候通宵达旦都在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