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3/5页)
年轻的学生懂礼,又知分寸,等她走后,柳教授赞不绝口。
霍鸿光也没想到这么巧,来的这间医院,正好是妹夫所住的医院,更没想到的是,竟还会碰见团团圆圆的老师。平日里在家,唐母总说宁荞是他们家的恩人,虽是打趣,可霍鸿光和唐清锦打心眼里感激宁荞,确确实实将她视为恩人。毕竟当年如果不是宁荞认出昏迷不醒的唐清锦,并唤醒她,之后甚至提醒唐清锦自己兴许还活着,他们一家人,绝不会有今天的“团圆”。
“柳教授。”霍鸿光说道,“您最近不是正在研究儿童心理的理论方向问题吗?也许宁荞同学能帮得上您的忙。”
-
梅舒在离校之前,没有回老家。
不光是性子长相与苏青时相似,她的成长背景,也与苏青时有些相像。梅舒说,有关于她老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自小到大成长中遇到的不公与伤害,都已经成了过去,不值一提。
收拾好书本和行李之后,梅舒就要踏上新的旅程。
在她离开之前,医学系的柳教授找上宁荞,邀请她参与到自己对儿童心理研究的课题中。宁荞详细了解过这个课题之后,非常感兴趣,她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时常往柳教授的办公室跑。她能帮得上柳教授的忙,而柳教授作为学识丰富并且有阅历的导师,同样给她指引了很多方向。
梅舒说:“你是不是得感谢我?多亏那天陪着我去医院看唐鸿锦,才在无意间碰见霍医生,认识了柳教授。”
“谢谢。”宁荞扬起脸,笑眼弯弯。
梅舒哪里想到宁荞的道谢竟这么爽快,看着她清澈明朗的笑容,她失笑,摇了摇头:“宁荞,我开玩笑的,是我应该谢谢你。”
梅舒和很多人一样,想要感谢宁荞。
这次宁荞恰好与柳教授相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她对自己的帮助,在自己彷徨无助时给的温暖与力量,却是实打实的。
“不用谢我。”宁荞笑吟吟道,“我什么都没有做。”
“胡说!”梅舒的语气难得激动。
梅舒想,其实宁荞在无意间影响了很多人。
仅仅是她知道的,就有差点被余巍然耽误一生的崔妙妙,还有因名字而自卑的周怡。
而再往前细数,多的是她不曾听说的过去。
就像宁荞在医院偶遇的霍医生,也是因多年前的感动与恩情,才向柳教授推荐了她,为宁荞的未来,铺下更厚的基石。
好心人,总会得到好的回报。
她盼着有朝一日,当她学成归来,也能给宁荞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回馈。
当然,梅舒更希望她不“稀罕”,也不差这么一点回馈。
因为宁荞将来的人生,应该是毫无低谷,绚烂而光明才对。
-
梅舒出国留学之后,宿舍里就只剩下三个人。
周怡说,也许等到这个学期结束,大三开学,学校会将新生分配到她们宿舍。
不过到底有没有新生转进这宿舍,还是个未知数。
宿舍里三个人,没有抱着多少期待,但同时也并不抵触。
经历过这么多事之后,崔妙妙再也没有主动惹过事。家里的继母既不能担事儿,又不值得信赖,崔妙妙想要照顾好自己的奶奶和弟弟,在学业上就必须更加用心,毕竟将来分配单位的好坏与否,与她在校的表现挂钩。
周怡和宁荞的关系越来越好,时常将自己的烦恼告诉她。
她的烦恼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很多时候,说到最后,周怡自己都有些难为情。
“我这算不算自寻烦恼?”她问,“有人追求我,我不喜欢,拒绝就好了呀。可我没办法拒绝,怕让别人难堪,怕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合适。”
“那怎么办?”宁荞好奇地问,“为了不伤害别人,就伤害自己吗?”
“这也不合适。”周怡说。
“就是呀。”宁荞笑道,“周怡,不必跟每个人都搞好关系的,这太辛苦了。你要以自己的感受为先,其他人都是其次。”
这不是宁荞第一次这样对周怡说。
而周怡,每多听一次,就像是多吃了一颗定心丸。
她挠头:“那一会儿他约我去图书馆,我就不去了?”
“不去!”宁荞坚决道。
“好。”周怡说,“我找个借口,就说早就和你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