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猫耳朵(第4/5页)
拆开一看,好家伙,红的!
数都不敢数,连忙把红包封好。林雪春怒而拍桌,连名带姓地叫道:“宋敬冬!我送你去上学,你不好好读书你干什么去了?哪里弄来不干不净的钱?”
“干净的啦。”
“赶紧给我跪下来交代,这钱是谁的?!”
“是我的。”
宋敬冬笑眯眯:“书法比赛一等奖有三百块奖金的。”
“什么比赛?”
“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
书法是个什么东西,有个书字,又是书里的东西?
竟有这幅能耐?
双手夹着红包,打开一头口子,林雪春眯着眼睛数了三回,还真有三张。整整的三百块钱,十八岁的儿子果真有出息,这就学会赚钱了。
比他们两口子起早贪黑赚得多多了。
一股酸涩的心情涌上心扉,与阿汀学会懂事时,如出一辙。林雪春常常怨恨世道不公,只在这一刻心想,她何德何能有一对这样厉害的儿女。
“没骗你吧。”
宋敬冬单手支着下巴,朝她眨一下眼睛:“十几个学校,几千个学生参加,一等奖只有五个。你儿子厉害不?”
林雪春藏起重重心事,拍他的脑袋:“少在外头学乱七八糟的习气,眼睛眨得难看死了。我管你书法不书法,吃完饭把成绩单拿给我看,差一门打一个巴掌。”
“你要充分信任你儿子的知识贮备,和临场发挥的能力。”
“少说叽里呱啦听不懂的玩意儿。”
母子俩你一言我一语地斗着,宋于秋忽然起身离桌。
林雪春莫名其妙:“他干什么?”
阿汀茫然。
宋敬冬但笑不语,试着抿一口白酒,辣得咋舌。
没过一会儿,宋于秋脚步沉沉的回来,打开一团包裹齐整的小布块,一堆零碎的毛角叠得老高。
每张纸币的边角整齐,不知被小心翼翼地抚过多少次。
“你这……”
林雪春把握全家的钱和票,冷不防瞧见自家男人的私房钱,老半晌回不过神来。
“你又是哪来的钱?”
“背着我赌钱去了?”
“还是工资里偷偷藏的零头?”
宋敬冬喉结滚动,语气平平地回答:“夜工攒的。”
林雪春顿时明白过来。
这人时常在外头耗到半夜回家,不是帮兄弟守厂子,就是帮弟兄跑场子。多少次叫他别碰烂摊子,他不听。
她想着他身上没钱,做不出坏事,久而久之就懒得管了。
谁能料到他上白天夜里的两趟班?
难怪回家倒头就睡,早上三叫四叫起不来。
想通钱的由来,林雪春上下打量宋于秋,下巴扬了起来。
“学会背着我藏钱了?”
“……”
“之前怎么不拿出来?”
她还记着没钱带女儿去城里看病的事儿。
“村大夫说不用。”
两个村子只有一个老村医,行医一辈子,也算有点本事。可惜上个月被儿女接到城里享福去了。
林雪春横眉:“把你能耐的,干脆别回家睡觉了,住在工厂得了。”
“……”
“要是没今天这事,是不是准备拿钱快活了?”
“……咳。”
宋于秋举起碗遮住脸,沙哑地说了一句:“胡说。”
“切。”
林雪春看着左右两边的钱,真不知该感动还是震惊。
倒是坐在身旁的阿汀有点儿着急了。
哥哥拿三百,爸爸拿五十,全家岂不是只有她帮不上忙?
听着他们热火朝天地谈论着怎样办酒,请多少人,阿汀心不在焉地搅米饭,脑筋转得飞快。
她能干什么?
‘厨子’这个字眼钻进耳朵,立马想到一个好主意。
林雪春和宋于秋正说着河头的厨子手艺差,且村子里有点钱的都请河头厨子,来来去去吃得腻味。但这县城厨子贵得离谱,又要给红包又要管路费……
阿汀连忙举手,“我可以烧菜。”
暂时没办法赚钱,想办法省钱就好了。
然而家人面面相觑,林雪春哈哈大笑:“得了吧,你以为和家里烧菜能一样?摆十桌酒,少说百号人,炒菜的锅有你大。你这小胳膊小腿的,抬都抬不动。”
“不会的。”
“我抬得动。”
阿汀大睁着清亮的眼眸,巴巴地看着他们,就差在脸上写下五个字:我真的可以。
林雪春仍然摇头:“咱们花钱享福的,你只管吃饱喝好,去当厨子干什么?那烟呛得慌,弄得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