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根据地选在什么地方?(第3/3页)
至于江南一地地方宗族盘根错节,较为适合方腊、吕师囊这种本地富户,举起造反大旗,外来者却难以扎根。
古人的地域观念是很重的,排他性极强,有时候外来人再好,也没有一个本地户口和地道的乡音来的直接。
所以李彦不准备将梁山或者江南一地,用来作为起义的大本营。
但不做大本营,却不代表不能利用。
比如江南的米粮,还有梁山的地利优势,完全放弃的话,实在可惜。
他凝视着地图,意念一动,在梁山和江宁府的位置,各画了一个红色的圆圈。
如今距离原剧情还有十四年,梁山的寨主应该不是王伦,就不知现在的这个土匪窝,是怎样的状况,可以调查一番。
然后目光彻底移向北面。
先是落在北京大名府上。
这个时代的北京和南京,与后世的两京不是同一个地方。
从距离上面也能看出,从汴京向西,到洛阳,是三百五十里,往南,到应天府,是三百里,往北,到大名府,又是三百五十里。
相当于三个陪都呈三角形,拱卫着京师。
李彦的目光落在大名府上片刻后,先往右边,看向除了梁山外的山东各州。
在山东全境上落了半晌,继续北上,就是燕云十六州。
他在这片区域反复徘徊了许久,再往西边看去,主要落在与西夏交接的边境,还有西凉府。
大唐世界,凉州是他的半个家乡,有着极深的感情,而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中国的土地。
而后世很多人认为,宋从建国之初就先天不足,既没有幽云十六州的屏障,直面辽国的威胁,又没有西北陇右河西走廊,就注定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以及最终的灭亡。
李彦的目光在这片区域上也巡视良久,思索完毕,念头一动,地图合起,重新飞回书架上。
单纯的观察与思考,他已经大致想了清楚,却不能全靠如此,还需要实地考察。
可以让一群兄弟代劳,但自己亲自走一走,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这般一想,似乎还缺少一门快速移动的能力。
李彦取出玄阴玉,落在其中的一篇上:
“倒是可以尝试,炼制一下法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