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李治不头疼(14)(第2/3页)
徐婕妤是先帝后宫的贤妃徐惠的妹妹。
姐妹两人皆生得一双好颜色,姐姐徐惠是李世民的妃子,妹妹徐思是李治的婕妤。按照正常家庭来说,辈份完全乱了,但是在皇室,这些真不算什么。
王皇后失宠多年,眼见萧淑妃笼络住李治,生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她不甘心,这次推荐徐婕妤,想要拿徐氏分掉萧氏的宠爱。她让徐婕妤盯着点,别让圣人在外头不学好。
徐婕妤熟读《女诫》《女则》,是非常守礼的女子。
当原配当到她这份上,王皇后自认为当真贤惠大度。
只可惜张嫣不搭话。
都说君王薄幸,高宗皇帝连徐婕妤长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李治不记得,所以张嫣对这个妃嫔完全没有印象。
皇帝冷不丁地问起来:“徐婕妤的份例有多少?可够花用吗?”
张嫣考虑的问题是,萧靖以婕妤的位份回宫,份例够不够?要不要再加点?
王皇后的表情僵了一秒钟,很快恢复过来。她以为徐婕妤要复宠,既嫉妒又心酸,她是掌管后宫的女主人,对于妃嫔管理细则非常清楚。
她回答道:“徐妹妹每月能有米面三十升、羊肉十斤、油十斤、鸡鸭家禽五只、时令菜蔬若干……”
张嫣琢磨着,徐婕妤的份例听着不少,应该是够一个女人吃的。
只是萧靖爱折腾,他又爱吃,可能不太够了。而且婕妤的份例没有牛肉——
皆因太宗皇帝下诏:“汉魏已来,或赐牛、酒,牛之为用,耕稼所资,多有宰杀,深乖恻隐……”李世民废除了汉魏以来给大臣赏赐牛肉的习俗,决定保护耕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人做起。
张嫣表示同意,少吃一口牛肉,其实也没什么。
国家发展,振兴农业是关键啊。
只是她不想委屈萧靖。
大不了她以后拿自己的伙食,去贴补萧靖罢了。若是皇帝去妃嫔那里吃饭,是可以命人把食材送过去的。
“圣人,徐妹妹那边……”
“皇后贤良,你看着办。”
张嫣含糊其辞,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王皇后前脚离开,她后脚派人把赵国公请来。
赵国公,当今天子的元舅,太宗皇帝定下来的辅政大臣。
长孙无忌。
若得长孙无忌支持,萧靖入宫将会顺遂很多。记忆中的武氏是奉子入宫,被众多大臣攻讦,认为她是先帝妃嫔,却不安守本分,狐媚惑主。
若如今的武氏有足以记入史册的功绩呢?
张嫣在棋盘上把一个个常用的方块字摆出来,她摆的是《论语》的《学而》篇,第一节 内容耳熟能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她被萧靖教过拼音,先将造好的活字按拼音排序,用起来的时候会更加顺手。她刚排好这一段大半时候,长孙无忌来了。
老帅哥五十几岁,收拾一下,气质不错。他以为外甥在摆弄什么玩具,刚开始没主意,但渐渐的,外甥的动作越来越熟练,他却看出来一些门道。
啧。
有点意思。
张嫣花了足足两刻钟,才排好《学而》第一节 。但是她只用了一刻钟,便排好了第二节。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二节比第一节的字数更多,用的时间却少了一倍。
她把浓浓的墨汁涂在活字方块上,抬头道:“舅舅,有劳给朕拿一张纸。”
长孙无忌从案上抽了一张纸,递了过去。
纸张落在棋盘上方,覆盖在活字之上。墨汁留下痕迹,印出白底黑字,看起来与雕版印刷的书籍并无差异。
长孙无忌眼前一亮,忍不住伸手摸着纸上的《学而》。他隐隐兴奋起来:“圣人,这是何等的巧思。有了这种印刷的办法,大唐能更快更多地印制书籍……”
从而打破世家的禁锢。
这是太宗皇帝想做,却未能完成的事情。
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
因为书很贵,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当穷人也能读书的时候,寒门学子能为皇帝所用,满朝文武将不全是五姓七望的人。
“谁说朕要印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