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刘盈不短命(107)(第2/3页)

长乐宫是去不得的,大母对他虽然宠爱,但在教育上也严厉。何况有那么多宫人跟着,一去就会说漏嘴,大母也不会让他吃饭的。

他拍了拍自己的书包,跟皇帝的侍卫队长说,“我今天忘了背书,贾太傅说过要今天背的。人无信不立,你们快快送我去太傅家里,我背了就回来。”

侍卫不是宫女太监的那个体系,大皇子忘交作业、忘背书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小孩子忘性大,偶尔有些丢三落四的事情,也是正常的。

队长去请示了陛下,问要不要送大皇子去贾太傅家里。萧靖不疑有他,就让人把儿子送过去,有那么多人跟着,也不会把孩子弄丢。

“唉,总算是出来了,太傅家里应该还没吃饭吧。”

年年听着街上叫卖的声音,觉得挺新鲜的,这儿跟庄严肃穆的皇宫不一样,街上人来人往,有一种不一样的鲜活气儿。有卖鱼的挑着担子路过,那股卖不出去的死鱼发酵了半天的腥味……

闻得年年陶醉极了。

也更饿了。

他咽了咽口水,不知道太傅家里有没有鱼吃。

贾谊的家在长安城,不大,就是一处三进的院子。太傅家里人口也简单,就他,他夫人,和一个三岁的女儿。

外加一个看门的老头和一个帮忙洗衣做饭的仆妇。

年年是第一次来太傅家里,他被侍卫们从马车上扶着下来,拍了拍门。

他清脆地喊着:“有人在吗?我找贾太傅,我是贾太傅的学生。”

是一个老头在应答:“欸,有。”

看门的张伯是知道的,自家老爷年岁不大,但也是当官的。具体当什么官,他老头子也没弄懂,反正听说是给贵人的孩子讲学。

一个满脸雀斑的老头打开了门,见门口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穿得一身绫罗,脖子上带着一枚大金锁,刻着龙形花纹,晃眼得很。

他人老眼却不花,一看就知道对方是传说中的“贵人的孩子”。

“请进,请进。”

老头带着年年进了院子里,远远瞧着外头,还有马车和侍卫在候着。

真气派啊,一个小孩出门就是如此隆重。

屋里有年轻妇人和小女孩说话的声音,听得门口有动静,女人张嘴问了一声:“张伯,是谁啊?”

“是老爷的学生,说要来找老爷的。”张伯回答。

贾谊的夫人苗氏一听,愣了愣,下一秒笑得灿烂,立刻就迎了出去。她的夫君是皇子太傅,所以学生是谁?

正经学生就是大皇子一个,其他的伴读从严格意义上讲,都算不得数的。

果然,苗氏见张伯领着一个小男孩进来,孩子生得一张好相貌,白嫩的小脸见人就笑。年年根据服饰和打扮,很快就判断出来院子的女主人,还有礼貌地喊人:“师娘,我是刘年——”

“殿下当不得,当不得。”

苗氏侧身让过了,但从眼神来看,分明是高兴的。

她只得了一个女儿,也盼着生个小男孩,她以为陛下的皇子肯定是骄纵的,没想到是这么乖巧懂事。

年年长得很符合时人的甚美,举止又有礼貌,完全就是苗氏心中设想的儿子模样。

“娘,这是谁啊?为什么来我家?”

苗氏身后有一个小姑娘跟了出来,好奇地探出头。她的头上梳了两个啾啾,生得一双好看的杏眼,小鼻子翘挺,模样非常可爱。见年年在回望着,小姑娘调皮地朝年年挤眉弄眼的。

贾谊的女儿才三岁,大名叫贾鱼,小名叫鱼儿,父母只得了她这个孩子,都不敢放她上街单独玩耍,小姑娘正是孤独的时候。

今日见到了陌生的哥哥,鱼儿笑得眼弯弯的,还嘻嘻了两声。

哥哥生得好看,那就更开心了!

“这是大皇子,鱼儿得喊殿下。”

苗氏是知道规矩的,她做了示范,让女儿对着皇子行礼。鱼儿腿短力气小,跟着亲娘半屈膝,然后——

她干脆一个屁股蹲,坐在了地上。

苗氏:“……”

这孩子,还说是太傅的女儿呢,一点儿礼貌都不懂。人家大皇子就不一样,礼数样样都是周全的。

但年年不嫌弃,他还没接触过香香软软的小妹妹。

他知道小妹妹叫鱼儿,就更加欢喜了,他拉着小妹妹的手,跟苗氏拍着胸脯保证:“夫人,你去做事情吧,我看护着鱼儿,就在这里等太傅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