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巴陵之战(3)(第3/4页)
但那也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好汉不提当年勇,把陈年旧事当实力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虎父犬子,韦氏子弟完全没有继承当年韦睿的道行,用兵和练兵的水平也是如此。总体看来,这支水军现在唯独器械装备是一流的,最多也就是操船经验丰富,技战术还说得过去。
换句话说,这支水军中下层或许还很有些实力,但军队高层已经是青黄不接了。一众韦氏子弟里面,并没有足以驾驭这支军队的牌面人物。
不要说王僧辩这样的,就是类似王琳的人物也找不出一个来。
“派人去支会韦黯一声,不要轻敌冒进,不要贸然跟萧绎麾下兵马打水战,避免决战,只要拖着就行。拖到秋收以后,萧绎必死!”
刘益守对王伟吩咐道。
“喏,属下这就去办。”
等王伟走后,刘益守带着杨忠等人在临湘城内湘东王府里闲逛,不由得就注意到王府里那座四层楼高的宏伟建筑。
看起来不仅雄奇,而且精致,似亭非亭,似楼非楼,乃是府里的核心之一。一进城刘益守就注意到那里了。
“那个是干嘛用的?”
刘益守指着那座四层高的建筑询问身边的“向导”问道。
此人名叫刘孝绰,萧绎府里前任长史,因为拍马屁涉及到了“湘东一目”,所以被萧绎炒鱿鱼了。
如今吴王驾临临湘城,刘孝绰自告奋勇的充当向导,以报当初萧绎无理解雇他的私仇。
刘益守得知此事后,从谏如流,封了刘孝绰一个随军记室,让他帮忙写檄文。此人文采飞扬,当即写下一篇讨伐萧绎的檄文。其文辞华美,可谓是技惊四座。
“殿下有所不知,此地乃是萧绎的书楼,名叫‘合竹楼’,汇集了他收集了数十年的书籍,不下十万册。此番他撤离的时候想带走,但士卒们都去搬运财帛粮秣了,无人愿意搬运这些不能吃不能穿的手抄书本。故而都存留于此。
王僧辩撤离的时候没有将其烧毁,实乃君子所为。”
刘孝绰不动声色的帮王僧辩说了句好话。
事实上,王僧辩不是不想烧,而是不敢烧。
把这些书烧了是一时爽,万一将来萧绎打赢了,返回临湘以后,发现他那些“宝贝疙瘩”都被人付之一炬,定然要找人秋后算账的。
王僧辩可不想承担这种责任,没事硬是给自己找事。
刘益守抬头看了看牌匾上‘合竹楼’三个庄重正气的大字,找人来打开了王僧辩派人套上的大锁。
大门推开,里面一股浓厚的尘土气,似乎许久没人打扫了。
一楼二楼都是竹简书,堆得到处都是,因为离开仓促,这里似乎还被人搜罗过,满地的竹简无人整理,不少都是绳子断了散落开来,连下脚的地方也没有。
三楼四楼都是一卷又一卷帛布书与纸书,绝大部分都是卷轴书,也有少部分是装木盒子里面的。
这里密密麻麻的全是没有目录的孤本手抄书,只是没有分门别类,仅仅存放而已。不熟悉这里布置的人,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书。
不一会,王伟回来,找不到刘益守的人,进入合竹楼后一直上到四楼,才看到自家主公在看着这些书发呆。
“主公,给韦黯的信已经派人送出去了。”
王伟恭敬行礼道,越发感觉刘益守这个人捉摸不透。
“我们的祖先也曾茹毛饮血,穴居苟活,与禽兽无异。然而自从先贤创文字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有今日之中国。
懂道德而知廉耻,我辈便脱离了野兽的行列,被称之为人。
湘东王府里的这些书,很多都是孤本,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可不能让它们毁于战乱。否则,我们便是无可争议的罪人,百死难辞其咎。
你带一些亲信来,将这些书都装上车,搬运的时候都小心一些。把它们都运到萍乡县外的渡口,疾风号就停在那边。搬上船,运回建康,放在台城内妥善保管,我这提着的心便能放下了。
将来,中华书局要把其中的精华都雕版刊印出来,把我们先人的智慧精华发扬光大。”
刘益守背着手,看着书架上那一卷卷不会说话的书籍,似乎感受到了它们在声嘶力竭的呐喊与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