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第2/2页)

“孔圣言:于君子,当以礼教驾御其心,赋予其廉耻之节操。士大夫,如有违纪犯罪,不必直定其罪,以避讳不名之耻。因故,士大夫犯罪,如在五刑范围之内,不必派官吏对其加以捆绑羁押,而令其自惭请罪;如士大夫其罪当死,也无须派官吏对其施以死刑,令其跪拜自裁,彰显陛下仁道。”

无愧是饱读诗书的大儒,张口就是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不少文臣听了不住点头。

罗幼度有些大悟,道:“原来如此……”他顿了顿,说道:“如此朕又有一问,这士大夫,何解?何为士大夫?也就是说,如何来定义这士大夫的范畴?朕打个比方,晋国先轸、齐国孙武、司马穰苴、田单、孙膑,燕国乐毅,卫国吴起,他们算不算士大夫?”

张昭脸色瞬间苍白。

堂下登时私语声不断。

罗幼度微微眯起了眼睛。

什么是士大夫?

士,泛指人才,一切人才。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各国有名有钱的诸侯贵族,如春申君、孟尝君等,都以“养士”为时尚。

有才之人,就可称之为士。

大夫是一种官职,春秋时期,文武并不像现在这样泾渭分明。

士大夫最早的解释就是人才官吏,并不分文武,更加不是单指文官。

刑不上大夫。

真正说的是刑法不可折辱对国家有功之臣。

某人为国家立有大功,但触犯了律法,念在他的功劳,不可在他脸上刺字,不可用任何手段羞辱为国家立有大功的臣子。但应该受的惩处,还得受,而且不分文武之别。

是一群掌握话语权的文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念错经,曲解古人的意思。

将士大夫这个原本同指文武的词,演变曾单指文臣的词汇,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赋予士大夫崇高的地位,已做到高人一等的地步。

这种曲解古义的手段,宋明两朝的文人玩出了各种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