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胡与汉(第2/3页)
他坐在李丙的左侧,道:“现在才明白了,是汪总帅保了我们陇西百姓数十年,要不是宋人侵占了陇西,也不会有这样的事……”
李丙左边耳边里嗡嗡的,侧着头听着冯量载说话,倒也听得清。
“金亡之时小兄弟你还没出生吧?二太子的大军来了,汪总帅亲自与二太子求情,保全了巩昌府的十万百姓……”
冯量载说着说着,李丙也难过起来。
他忽然也很希望能再有一个汪总帅那样的人,能够与蒙军说上话,保全他的一家老小。
“宋人想要功劳,不会像汪总帅那样保全我们的性命,大帅只好征发我们来攻城……”
“征发?”李丙此时才开口,喃喃道:“我娘……我娘……”
冯量载拍了拍他的肩,道:“打仗,死人是难免的,但你要好好活下去。”
他抬手招了招,把周围几个俘虏都聚到身边。
“大家伙听我说,我是能够给大家伙说话的,今儿我们这些人领的吃食也比别人多些吧?明儿大家伙好好干活,我来保大家伙。
汪总帅数十年保全百姓的功劳被宋人毁了。这种时候,我虽然也落了难,但一定会保着你们……”
……
与此同时,洛阳府中。
“当此时局,我辈汉人该做的是保境安民,以顾全百姓为重,李璮呢?因私而忘公,该死。”
董文炳正在与一名由燕京来的官员谈论,语气渐渐激愤。
“多少年的苦心经营,才促使陛下用汉制!万一因李璮、王文统一己之私,而使陛下猜忌汉人,三十年功劳因之而毁,罪莫大焉!”
郭弘敬连忙拱手称是。
方才他提及燕京之事,说到王文统死后,忽必烈似乎开始亲近蒙古、色目大臣,董文炳便忽然激动起来。
由此可见,这位经略使、万户总管一心为民,心向汉法。
至于王文统之死……郭弘敬听他兄长说过“此事或许另有隐情”,却不知是什么隐情。
明面上看,陛下明知王文统曾助李璮谋反,还是重用,并将国事托付,可谓君恩深重,信任至极。
王文统受此重恩,本该摒弃李璮,以汉制为重,并报陛下重恩……却还是反了。
汉臣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因为错的就是王文统,于情、于理、于法,王文统大错特错,陛下无可指责。
董文炳骂来骂去,也只能骂李璮、骂王文统。
郭弘敬则是默默听着,并不多话。
他是刚到河南路任官的……
今年,忽必烈终于得到了分封在西夏旧地的蒙古宗王的支持,开始命张文谦治理西夏旧地,着重劝课农桑、水利之事。
不久前,又升郭守敬为副河渠使,随唆脱颜前往西夏故地视察河渠。
董文炳总领中原钱谷,自是明白这是为了什么。
要继续北征阿里不哥、要平李璮之乱、要攻李瑕收回川陕,处处要用钱粮。
钱这一方面……董文炳知道他的陛下极有钱。
整个天下的金银珠宝一直在流向哈拉和林,至今已不止五六十年。
当然,董文炳也不知他的陛下到底有多少钱,总之黄金家族肯定是不负其名。
粮这一方面,则是重中之重了。
郭弘敬便是派来提举河南路河渠的。
董文炳对水利、农田之事很感兴趣,遂亲自与他相谈到夜里。
谈完了李璮,又谈到李瑕。
“关中必然得要收复。”董文炳叹道:“令兄前往西夏治水利,若文你则来河南。隔在中间的便是这李瑕了。”
郭弘敬应道:“我虽不知兵略,却知于水利而言,关中对河南至关重要。”
他时年才二十一岁,话不多,姿态始终一板一眼的样子。
董文炳显然很欣赏郭弘敬,也愿意与他多说。
“不错,只待东平李璮、西灭李瑕,则河南可恢复太平,你我才能好好治理,为百姓谋福。”
郭弘敬深受触动。
他虽才到洛阳府,已开始敬佩自己这位上官。
……
潼关。
何泰大步走上战船,领着麾下兵士准备往黄河下游。
战船是宋军在夏阳渡收缴的,本就是他们这些兵士的。
区别在于,他们原是为刘整,为蒙古效力,如今却是为李瑕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