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我惹阿奴生气了。给……(第3/4页)
傅则安捏了下指节。
“府君见笑了。”
他不羞不恼,含笑承当,抬眼望着王承,嘴唇轻碰,吐露一句冰冷的话语:“我病在一身,汝病在灭门。”
“你!”
王承不由起身,望着眼前这个平静的年轻人,不知为何,心头隐生惧意。
傅则安捋袖起身,“今日府君之言,某会字句不差转禀给主君。”他迈出阁门前,回首淡道,“毕竟伪君子,罗织告状不是家常便饭吗。”
他便这样离去,留下王承一人惊疑莫定。
王承神思不属地回到府邸,因那灭门二字,当夜辗转反侧,竟不成眠。
说来也巧,就在两日后,龙莽大军先于翼州檀顺与并州谢榆,自长安凯旋归来。
一套威风凛凛的猛兽肩吞铁铠,罩在龙莽悍猛魁梧的身躯上,他腰扣斩马长刀,打马自洛阳西城门的正门而入,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甲兵队伍,招摇过市。
队列末尾,还跟着几匹没精打采的瘦马,马尾上捆绑着十数名领衣衫褴褛之人,面黄肌瘦,脚步踉跄,皆是龙莽攻破陪都长安后,活捉回来的北魏遗臣。
这一幕,引来无数民庶夹道围观。
前一日得知消息的卫觎簪缨二人,备华盖仪仗,已在宫门外的御道上相候。
风尘仆仆的龙莽入阙后远远看见他们,立即下马,握拳抬臂,骑后军伍齐刷刷依令止步。
只见龙莽卸了刀,快步而行,军袍猎猎生风地赶到二人面前,不说旁的,先细细凝视簪缨容颜,嗓音一如既往地粗戛:
“近两年不见,阿妹一向可好,可让为兄好想!”
“阿兄,我都好!”簪缨声音清脆欢喜,上前把住龙莽双臂,在女郎堆里已算高挑的个子在他面前,立变娇小,喜色溢于言表,“左等右等,终于见阿兄平安凯旋,我真是高兴。”
卫觎等他们兄妹说完话,道:“辛苦了。”
“大将军揶揄我,这点儿唾手可得的战绩比起洛阳攻城战,不过是打牙祭嘛。”
话虽如此,言笑过后,龙莽还是挺身正色向卫觎行一军礼,这个曾经游荡在濉水的匪头子,经过几年的沥血杀战,也磨砺出了一身军伍肃气,把打下长安的过程同大司马简略禀报过一遍。
说罢,他指向队末
:“躲在长安城里的胡儿老臣,有一个算一个,都叫我逮回来了。”
顿了一下,龙莽揉了把鼻子,“就是那北魏的小太子,在城破之前吞金自尽了。我嫌尸体晦气,没带回来。”
听他郁闷的语气,仿佛颇有几分不能活捉匈奴太子的不甘。
卫觎没在意地轻摆手,“一个小儿,无甚紧要。”
当初他父皇拓跋氏冒死将他送往长安,大抵是想留个复国之望,如今看来,此子是刚韧也好,懦弱也罢,总之一死了之,北魏的气数便也随之尽了。
龙莽打下的长安,作为继翼州、并州、凉州之后收复的第四座重镇归位,自此后,北方沃野千里之地,便再无大的动荡了。
卫觎凝着眼眸往龙莽身后看了一眼。
那帮被龙莽捉回的罪臣中,北朝丞相王丘赫然在列。
王丘等人这几百里路委实被折腾得不清,龙莽可没有什么慈悲心肠,一路上给他们喝生水、啃干饼、还拴在马屁股后面吃灰,士大夫的文弱身子骨碰上这么位枭匪,能活着回到洛阳,就是祖坟上冒了青烟。
一脸困顿的王丘被士兵带到大司马近前,哪里还有一丝昔日的风骨可言。
他腿脚疼得几乎站不住,跪下泣涕横流,唯愿归顺。
龙莽怕他这一身腌臜气冲撞到妹子,闪身便要拦挡,不意簪缨轻轻一笑,不温不火地垂下眼睫:
“可令弟可不是这样作想,太原王氏当家人,至今对入主洛阳宫的大司马颇有微辞。想来,王丞相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了。”
“岂会,岂会!”王丘略微一想,便知道自家那个拗脾气的兄弟干了什么好事,欲哭无泪,连连保证回府后必清理门户,携同家族归顺主君——如果他还有机会回家见一面老母与妻儿的话。
簪缨没在这人身上多浪费功夫,留在手里无用,便叫人将他放回王府。
正如一个北魏小儿左右不了胡汉相争的定局,他王丘能不能说服王承,也已无关大局,她有得是法子吃定世家,顶多,是王家多死人还是少死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