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黎荞剧情少,红薯作坊 全村一起挣钱(第4/8页)
就是这里没有煤炭,不能搞煤球,想烧热水,得一直坐炉子前照看着。
“那咱们怎么在保住方子的前提下赚钱呢。”陶竹拧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明日问问村长吧。”
黎荞现在有些拿不定主意。
在这个时代,单凭他一个人,震慑力有点低。
但若是由庄丰收出面,那震慑力就很强了。
于是,等第二日中午庄丰收来找他时,他把庄丰收请到堂屋,摆上凉粉、焖子、酸辣粉、蚂蚁上树几道菜,一边吃一边把他想的两种方式都说了。
一种是他成立一个加工红薯粉条的小作坊。
他雇人干活,他给人发工资。
盈亏、保护方子等活计,全都由他负责。
若是招的人少了,那每日做的红薯淀粉和粉条就会很少。。
周边几个村子的人眼巴巴盯着他,他若是只搞一个几十人的小作坊,那忙活到过年也不能把周边村子的红薯消耗完。
但若是雇的人多了,那如何确保这些人不会把方子泄露出去?
而且,人多了,那事情肯定也就多了,他要读书,懒得去管杂事,他也不想陶竹太费心。
陶竹还得做点心呢。
所以,若他自己开作坊,好处是他挣的银子多,坏处是得操心,劳心劳力。
另外一种方式,是三柳村成立一个加工红薯粉条的小作坊,他只拿分成,不参与具体的管理。
作坊的盈利,平均分给干活的人。
这种方式他挣的钱比第一种方式少,但好处是省心,他只需要拿固定的分成,那旁的什么都不用管了。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泄露方子的危险,但有庄丰收镇着,人们泄露方子前肯定会掂量掂量。
“你倾向于哪一种?”庄丰收听完了黎荞的话,没有说其他,而是反问黎荞。
“我啊,我倾向于第二种。乡亲们都是好人,平日里对我和竹哥儿也照顾颇多,我愿意少挣一点儿,让乡亲们多挣一点儿。”
这是他和陶竹商量后的决定。
这么一来,他算是给三柳村的村人寻了一条真正的钱路。
那三柳村的人就和他紧紧绑在一起了。
以后甭管是对付陶家、黎黍等人,还是同窗打探他的名声,他都不用担忧。
“那就第二种好了。”
庄丰收看黎荞答的利落,脸上每一条皱纹都盛着满意。
不错,愿意拉扯乡亲,是个好后生。
“泄露方子的事,至少今年你不用担心。”他道。
“嗯?”黎荞不解。
“如果真的是由村子建作坊,那我会在河边寻一块地,搭建简单的房屋。凡是在作坊干活的人,在年前都不能回家,不能和他们的家人有接触。”
黎荞:“……”
他目瞪口呆。
不能回家?
这保密方式也太硬核了吧。
“用这种方式的话,至少今年能保住方子。为了明年也能保住方子,那凡是进入作坊干活的人,必须要签一份契约,凡是泄露方子的,不仅要赔钱,还得蹲大牢,全家也不能再留在三柳村。”
庄丰收又道。
黎荞:“……”
牛逼了,庄村长。
这震慑力,可比他这个小书生强多了。
“你觉得我这法子怎么样?”庄丰收看黎荞不说话,便问他。
“我觉得甚好!”
黎荞立马竖大拇指:“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法子了,果然还是得由您出面啊。”
他心服口服。
庄村长有大魄力!
庄丰收闻言笑了笑:“这算什么,说到底还是你给红薯寻了个出路,真正厉害的是你这个年轻人。”
“快吃,吃完我就召集全村的人宣布此事。”
“趁着现在还没入冬,天气不算冷,赶紧把作坊所需的屋子、工具都给备齐了。”
黎荞听了这话,忍不住再次竖起大拇指。
这种雷厉风行的风格,三柳村有这样的村长,是他之幸,也是村人的幸运。
很快,午饭完毕,庄丰收对几道红薯淀粉做的吃食赞不绝口,就凭着这个味道,就凭着能长期保存的特点,绝对能卖得出去。
为了树立村人对作坊的信心,临走时他带走了一陶罐炒凉粉和一陶罐炒粉条。
此时是中午,村人都在家里,听到庄园的锣声,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村口。
不过,这一次,村口的场景和从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