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亲友聚京城(第2/3页)

他边说,门边打开,目光轻轻扫过,吕夫子的眼神陡然亮了起来,他惊喜地喊道:“延哥儿!”

“夫子!”陈延手里拎着节礼,笑着看向夫子。

进内堂,陈延放下东西,赶忙给二老斟好了茶,不等吕夫子说话,便直直跪了下去,叩首道:“儿不孝,多年不曾敬父母。”

昔年若不是夫子悉心栽培,给他机会,他万不可能走上科举一途,也不会有今日。

“哪里弄些这个来!”吕夫子连忙把陈延拉了起来,“你不起来,老夫这老骨头可拉不动你!”

“再说了,孝心又不是只在膝下,你年年来的书信,我和你义母也都看过了,我们在江南府过得很好,你在京城也很好,从不愧于你曾对我说的要立心于民。”

他说着,拍了拍陈延的手背。

吕夫人也笑着拍去了陈延衣衫上的浮尘,“是啊,每次听闻你的消息,你义父都能多吃上二两饭。”

真的久不见夫子了,曾经笑眯眯、极有风骨的中年男人身量竟变小了,脸上的皱纹增多,还有师娘,从何时起,他们竟成老夫妇了。

“一直盯着我做什么?”吕夫子道:“还不曾问你,今日不是休沐,你怎么有时间过来?”

陈延把自己请假的事说了出来,毫不意外被夫子批了一顿,不过假已经请了,夫子也只能叹气,随后提出让陈延带他和陈安去书肆逛一逛。

陈延把师母带到家中后,同大伯和伯娘见礼,假期第一日,就同吕夫子、堂兄逛了一整日的书肆与京城。

在路过京城的考院时,夫子驻足观看了许久,最后把目光转向了陈延和陈安,他拍了拍陈安的肩膀,笑着说:“都看完了,我们回去吧。”

假期第二日,陈延去了程瑞处。

程瑞富态了许多,举手投足之间,更像是个商人了。

陈延乍见他,是真的有几分陌生,但在他开口之后,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他仍叫他二哥,语调轻轻,很柔和,像是在缅怀曾经追寻过的那段时光。

“三弟。”陈延拉着程瑞在街道旁闲谈,“大哥今日不休沐、近日不成亲,请不到假,所以只有我来了。”

“我晓得。”程瑞笑呵呵的,“还未恭喜你,觅得良缘。”

陈延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看着有几分羞赧。

气氛很好,两个人从天南聊到海北,许是程瑞真的是快做生意的料,又或者是读了书的程老板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自从自己立府、拿了钱财单干后,程瑞的资产就在呈几何倍上升。

这些年,他走了许多地方,由南至北、从东到西,甚至还差人去边境贩货,在江南炒货,走的地方多了,说话便有几分见地。

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又能由经济观政策,陈延听了,觉得此刻经商的三弟、若是去科举,极易中。

这不就是天子喜欢的人才吗。

但旁敲侧击了一下,见他已完全放弃科举后,陈延没有再提,随口一提,恐乱人心。

中午在外边对付了一顿,程瑞吃完问:“这酒楼是你家开的?”

“我姐开的。”

“怪不得。”他微微叹息,“很有当初的味道。”

踏着夕阳归家的路上,程瑞又道:“其实这些通商能成功,也有二哥你的一片功劳在。”

“嗯?”陈延微顿。

“我原是不敢走那么远的。”没有家里的支持,单靠一点商队和自己,走那么远——

“后来才想起你的游记,跟着游记走了几个州府,逐渐,胆子就大了起来。”

这段话勾起了陈延几年前行在路上的记忆,他莞尔,“看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与程瑞道别,难得与朋友聊了很久,陈延的心有一种久不得的放达,虽然好像什么都没谈,但莫名就有一种很放松的感觉。

假期第二天的晚上。

今天,陈延要跟李银花和陈多富打配合,把家里已经整理过了一遍的聘礼再整一遍,把江南带的东西放进去,再看看先前打了,然后在家里养着的大雁是不是活蹦乱跳。

因为明日,他就要去姜府下聘了。

……

陈延对下聘的流程还有些好奇。

早起,净面,他今日穿得十分齐整,家里难得请了许多奴仆侍女,根据风俗,今日有李银花、大伯娘作为亲戚作陪,叶夫人作为保媒人作陪,一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