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女孩的赤子之心(第2/3页)

“小师妹,我人老多病,下一回再见,还不知何年何日。给师兄多写几幅字,好不好呢?”

珍卿神奇地看着郑先生,看他老人家的年龄,跟李师父差不了几岁,为了多讨她几幅字,竟要认李师父当师父吗?——但压根没听李师父提起“座师”这事啊。

韩师兄跟珍卿解释说:“我倒听师父说过,说郑先生身有锐气,又有钝气,是个身负伟器、能惊天动地之人……”

郑老先生连忙苦笑摆手,说他的一生快到头了,锐气、钝气、伟器,都不足论了,说出来是贻笑大方。

珍卿感冒还没有好全,写了这一会儿字,其实又有点不舒服。

不过,老郑和小韩大约都是直男,一点没看出来她不舒服。

在郑老这样的老前辈面前,犯不着为点小不舒服,表现得很虚弱很矫情。

所以珍卿啥也不说了,又给郑老写了四幅字。

给郑老先生写完之后,韩师兄也是贼不走空,叫珍卿帮他写几个斗方和屏条。

珍卿还在睢县的时候,韩师兄有时寄点玩物画册给她。

此番初见韩师兄,自然是有求必应的。

晚宴在洗尘楼开宴,谢董事长、杜教授,还有他们的五个儿女,都在席间陪客。

郑余周老先生,得了珍卿二十幅字,一反为人师表的稳重,席间对珍卿赞不绝口。

他说珍卿这一手妙笔,是自幼沉淀下来的深功夫,结构布局,运笔点画,可见其用心之苦,功夫之深。他这个荒废多年的老朽,着实是自愧不如了。

古以锦先生也热情附和,说他们社内同仁也议论,说杜小姐对古文经典,涉猎也着实广泛。

这一点,从《葫芦七子》的情节设计,就可见一斑了:

像神瀵之泉的典故,是出自《列子》的;

黄帝失玄珠的典故,又是出自《庄子》;

还有烛阴是出自《山海经》里的人物……

那《宁报》的肖如山先生,更向谢董事长和杜教授,夸赞珍卿说“谢家宝树生庭阶,青骢俊骑驰千里”,赞扬杜爸和后妈教导有方,杜小姐必能成家成名,大放异彩。

珍卿感冒还未痊愈,这一会儿室内有风扇,穿得厚也觉得头有点犯晕。

所以因病不适的她,表情确实乏善可陈,在众人眼里倒像是宠遇不惊了。

她这“喜怒不惊”的坦然态度,又引来人们疯狂夸赞,珍卿礼貌地跟人们客套着,真不习惯被人这么浪夸。

她从小受的是棍棒教育,匡先生和李师父也喜爱她,但是当面夸奖都是点到为止的,倒是跟别人夸她比较多。

还真别说,再淡泊明志的人,被人这么交口称赞,感觉骨头都要轻几两。

陆三哥给珍卿,弄了点南瓜粥吃。

珍卿听大家一痛狂夸,感觉舌头都轻佻了几分,有点不想听使唤似的。

陆三哥看她心不在焉,嘴上沾的饭迹太出格,就递给她一块餐巾,示意她好好擦擦嘴。

同在席中的□□姐,提了一个特别的问题:“你挣那么多钱,以后打算怎么花销呢?都当成嫁妆吗?”

就见一桌子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珍卿。

珍卿的脑海里面,思绪晃荡沉浮着,感冒让她失去紧绷感,她很自然地说出肺腑之言:

“我原想买一栋房子,把祖父接到身边来住。”

说着她蓦然低下头,掩饰了一点鼻音,然后抬起头又继续说:

“我少小时候在家乡,与祖父相依为命,蒙诸亲友恩养善待,还被众师长谆谆教诲。

“便不能涌泉相报,力所能力之处,也当回报一二。这些都要花钱的&”

这样不同寻常的几句话,当事人长久在心里记念,说出来觉得是稀疏平常的。

但听到众人的耳朵里,却因骇异而忍不住默然。

刚才还人语沸腾的席面上,一时间静得落针可闻。

就听郑老先生问她:“这些事,不该你父亲来做吗?”

然后就是一阵声音空白,一分钟内没人讲话,还是谢董事长赶紧说话:

“是我们做儿子、儿媳的,行事散漫,没了规矩,倒让小妹替我们担了责任。”

□□姐看着珍卿,一向心性浅薄的她,忽然受到一种震动,她心里起了一阵阵战栗。

她还不明白,她今日从小五的事迹中,获得了什么影响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