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快来投资建厂啊!(第3/4页)

对于棉花这种大宗物品而言,节约三分之二的运输成本,还是很大一笔钱的。企业忙活一年能不能盈利,很可能就要看这三分之二的运输成本。

但是企业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要考虑稳定的原材料来源。

如果企业来设厂了,当地却不能提供够足够多的棉花用于生产,那么企业反倒要从东部地区采购棉花,生产以后再卖回到东部,反而要亏上一笔。

人力一直都是制约西北地区棉花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西北缺人,可偏偏采棉花需要人,指望着每年九、十月份候鸟般迁徙的采棉大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也不稳定。

如今有了棉花收割机,无人采棉的问题解决了,棉花种植面积也可以扩大。

就比如何大伯口中的十五万吨籽棉,至少能生产五万多吨的棉纱,五万吨棉纱所能带来的利润,是个纺织企业都会眼红。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纺织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国家还要靠出口衣服鞋帽袜子赚外汇,作为纺织业上游原材料的棉花,自然是供不应求。

只听何大伯接着介绍道;“我们的棉花虽然增产不少,但是由于品质好,价格也实惠,所以基本都被预定了。你们浙东纺织协会的会员企业也订购了不少。

不过棉花采摘需要一个过程,即便是有棉花收割机的帮忙,也得等到十月中下旬,我们整个自治区才能完成棉花采摘工作。

所以在发货的时候,我们也有个优先次序,原则上是谁先下的订单,支付了定金,就优先给谁发货,后下订单的就只能先等一等。

不过也有个例外,我们本地的纺织企业,都是优先供货的,而且本地的纺织企业也能够优先得到一些高品质的货源,这算是我们对纳税企业的一些照顾。”

何大伯摆明了就是在说,快来我们这里投资建厂啊!

钱会长当然听出了何大伯意思,他开口说道;“我是不怎么来西北的,对这里的情况也不了解。不过据我一路上的观察,西部的基础建设还是不如东部的。如果在这里建厂的话,不知道企业的用水用电有没有问题。”

“这个你放心,我们这里一不缺水,而不缺电!”

何大伯接着解释道;“虽然全国第一和第二大沙漠,都在我们这里,但企业又不会建在沙漠里!

我们这里有很多的山,山上有冰川,地下也有地下水,还有很多琥珀河流,所以水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我们这里的人均水资源,是东部城市的两倍多。

至于电嘛,我们这里不光是不缺,而且电价还很便宜。我们本来就是产煤大省,煤炭是我们的重要产业,这煤炭价格便宜,电价自然就便宜了,所以在我们这里建厂的话,电费方面的成本,也比东部省份低很多。

另外我们对于前来投资的企业,还有一些政策上面的优惠,比如土地方面或者税收方面,如果投资规模比较大的话,我们也可以在基础建设方面给予特殊倾斜……”

何大伯开始卖力的推销起了当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

张建设正坐在桌前批改公文。

秘书敲门进来,开口说道:“领导,何副书记来了。”

“请何荣同志进来吧。”张建设开口说道。

片刻后,何荣走进了办公室,坐在了张建设的面前。

张建设放下了笔,笑着说道;“老何,正想找你问问,那个浙东纺织协会的考察团怎么样了,没想到你就过来了。”

“我过来也是想跟您汇报的一下这件事情。”何荣深吸一口气,将一个文件夹递上去,颇为兴奋的说道:

“谈成了,浙东纺织协会里,有三十三家企业已经跟咱们签订了投资的意向合同,投资金额超过了十个亿!”

“十个亿!好啊,这太好了!”张建设瞬间心情大好:“这十个亿的数字虽说会有些水分,但只要是能落实一半,我们就知足了。”

何荣则微微一笑:“领导,说到资金落实这方面,我可比你有信心啊!最近这两年,国内的纺织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对于棉花的需求量也大增。

据我了解,这棉纱几乎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要是生产出来,就有人抢着要,所以咱们只要能稳定大量的供应优质的棉花,就不愁这些纺织企业不来咱们这里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