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2/3页)
连衣裙是斜肩款式,将一侧肩膀整个露了出来,而另一侧则是微喇的长袖。
细看之下能发现布料上全是不规则的小亮片,全手工缝制而成,再加上亮片的缝订需要加固,所以可想而知整个工序的时长有多久。
而观众们以为是颜色的渐变实际上是亮片的渐变,布料底色和亮片颜色相近却不太一样。
浓密的黑发用同色系的丝带编成麻花辫,高高盘起后留下一小束飘在身后。
考斯滕除了将肩膀斜露出来外,其他地方都包的严严实实,但却又因款式和颜色透出淡淡的柔和。
【哇,感觉苏芙过完十八岁后,整个人也和之前不太一样了。】
【变得更加柔和,变得更加富有女人味了。】
【你们别忘了,苏芙这次选曲可不是什么柔和的钢琴曲,而是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
解说员清了清嗓子,说道:“即将出场的是本国选手苏芙,她将带给大家的是《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曲目选自莫扎特为数不多的双钢琴奏鸣曲,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吧!”
维也纳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而维也纳古典乐的三大代表人物是贝多芬、莫扎特、海顿。
如果说贝多芬能正面给你一拳,那么莫扎特则是能给你最好的听觉享受。
莫扎特一生中写了六百多首曲子,其中《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是为数不多的双钢琴奏响曲,在创作这首曲子时,他正处于人生的重大变化当中,但曲目里感受不到悲伤、痛苦,反而是正面乐观、向上的情绪。
在90年代,有位科学家提出莫扎特效应,实验中学生听十分钟莫扎特的音乐,在接下来的测试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并建议将之推广到婴幼儿的教育当中。
而科学家做实验所用的曲目,就是这首《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曲目乐观、活泼的曲目能影响到听众。
苏芙之所以选这个曲目,不光是因为乐观、活泼、充满阳光的区分,更多的是想要体现出莫扎特在遭遇到苦难时也不会被压倒的精神。
*
在地球的另一边,许烨正在后台让造型师给自己弄发型,准备自己演唱会。
化妆师看了眼被许烨立在化妆镜前的手机,笑道:“许老师也喜欢看体育比赛啊?”
“我只看到花滑比赛。”许烨扫了眼手机屏幕,看到选手摔倒后摇摇头:“天野琴这次不行啊,都摔了两次。”
前面的选手们出场时,许烨的表现算是不太热衷,于是说他喜欢看花滑比赛,倒不如说他只是无意中看见了花滑比赛。
直到,手机屏幕里出现了一个紫衣少女,许烨这才将所有注意力都转回来。
“这个女孩长得真漂亮,比明星还要上镜。”化妆师看着镜头里的女孩,感叹道:“不过我记得花滑是个很激烈的比赛,同时也是很难的运动,小姑娘看上去年纪轻轻,不知道行不行呢?”
许烨笑了笑,说了句:“她可是很厉害,而且这个曲子……”
而且,苏芙不光是比赛厉害,就连编曲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是按照快-慢-快的节奏,整体时长较长。
最经典的部分在第三乐章,所以最终将第三乐章的节拍作为主旋律,同时由钢琴大师维希亚、华裔钢琴家余天共同来弹奏。
为请出这两名钢琴大师,许烨下了不少功夫,不过两位大师倒是挺乐于帮助苏芙,更想看看自己的音乐和花滑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许烨当时帮苏芙改曲的时候,就感受到苏芙在音乐上的造诣很不错。
造诣并不是指会弹乐器或者说是会写曲,而是听觉上对于音乐的修养很深。
这种造诣可不是简单听过几首歌、欣赏过几场音乐会就能解决的,而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
手机屏幕比较小,根本就看不太清楚上面的画面,但是却能听见现场观众的欢呼声。
化妆师看着热闹的场景,感概道:“这个选手挺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