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城里挣钱城里花

“和谁比, 都别和那位比,这天下谁能比得过她?”卫阳扯了扯自家老爹的袖子,把人给拉走。

“是比不过, 但这小吏说话也太难听了。他知道什么啊, 就敢妄加评断。”

如果不和姜蓁比, 卫王这个君王做得也不差,至少是及格线以上,在姜蓁出世之前,他也是好君王的代表之一, 连姜大头都比不过他。

卫阳劝道:“下次父王可以去大学论台, 听听大家是怎么讥讽宋王齐王的, 您心里应该就平衡了。”

这天下嘴巴最厉害的, 从来不是那些基层的胥吏, 而是师从各家的读书人们。

以前也有诸侯称霸过天下, 虽然权利没有姜蓁这么集中, 但那诸侯也是无人敢反对的霸主,可他想要封禅泰山, 得到的却是一堆嘲讽。

一堆读书人跳出来, 说君王要有德行, 天下要有祥瑞出现, 才能去泰山拜见天帝,接受天命。

但这事儿轮到姜蓁,就没人敢叽叽歪歪了, 什么德行,什么祥瑞, 大家就跟忘了这事一样, 大家口风一致的歌功颂德。

君王要是真正胸怀宽广, 像圣人一样,大家自然畅所欲言,想怎么批评就怎么批评,但姜蓁小气得明明白白,所以大家也不想因为一些小事,惹姜蓁不痛快。

之前姜蓁杀贪官,史家的人弄了个名单来提醒她,转头姜蓁就把史家学堂的竹纸断供了一半,甚至史家学子的殿试排名,也会受到影响。

都知道这事儿是姜蓁做的,偏偏人家找好了借口,史家的人也无可奈何。

不是什么大事,就别惹姜蓁,这是大家的共识。

【其他人都还挺有眼色的,就史家那伙人不知悔改,不知道在史书里说了阿蓁多少坏话。他们都不是什么大度的人,偏偏要阿蓁大度,想什么美事呢。】

【圣人明君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咱们就不为难自己了。】

【就是,阿蓁要是把路走窄了,以后小星星继位怎么办?】

【那群史官每年修的史我都看过,大事上倒是没含糊过,小细节就随他们了。】

国家的建设,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姜蓁登基七年,折腾了各种法子,才让姜国百姓勉强不饿肚子,想让他们能随意吃喝,且还有得奋斗呢。

按照姜蓁的设想,现在只是免税一年,等姜国再强大一点,种地的普通百姓,就该一直免税。

担心今年百姓手中的粮食多了,粮价会跌得厉害,姜蓁对郭凡叮嘱道:“别给那些商贾压价的机会,低价之时,就由朝廷出面购买粮食。”

“皇上放心,再大的粮商,也不敢在今年瞎折腾。”郭凡自信的回道。

论财力雄厚,谁都比不过朝廷,朝廷想稳粮价,就没有谁敢来找事。

但各类税收,是朝廷收入的大头,如今收税的方式,是百姓种什么,就交什么税,甚至连秸秆也是税收的一部分,需要上交给当地衙门,以供牲畜食用。

没了这一部分税收,农庄就需要花钱买饲料,衙门所需的各种零碎的东西,也需要花钱买。

如此一来,各地的财政压力,就猛然加大。

郭凡有些不自信的说道:“只靠各项商税,还有朝廷的各类作坊,能支撑朝廷今年的运转吗?”

“怕什么。也就是前两年打仗,要是不打仗,我姜国产的粮食早就够吃了。而且现在姜国粮仓囤积的粮食够了,试一试也无妨。”姜蓁回道。

“有织布作坊在,布税倒是早就可以免了,但粮食这东西永远不怕多。天下虽然统一,但周围还有四夷虎视眈眈。”

以郭凡的眼光,早就看到了工业集中生产的威力,如今各县都有织布作坊,导致在家织布的女子大减,全都跑到作坊里干活挣工钱,交税的时候,从作坊里买布交税。

作坊的生产方式,让布价大跌,但粮食却做不到如此,就算是高产粮种,也要仔细耕耘,才能有收获。

姜国以后还需要对付胡人,粮食上面不能疏忽。

“只要朝廷有钱,想要粮食,从百姓手中买就是了,为何一定要盯着粮税呢?”姜蓁拍了拍郭凡的肩膀,说道:“格局大一点,眼光放长远一点嘛。”

“可农业是根本。”郭凡忍不住反驳,但想到姜蓁暂时就只免税一年,郭凡就没再多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