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郑国有人造反

大家都知道姜蓁是个坑货, 但她不会坑自己人。

哪怕是姜国的贵族,只要是听姜蓁话的,也不会吃亏。

等姜国这边的郡县, 陆陆续续的开始修路的时候, 四国的贵族才慢悠悠的探出头来。

“这次好像没什么坑?”

“姜国好像一直都在修路, 是我们杯弓蛇影了?”

“那咱们也跟着修路?”

这两年姜国一直在修路,哪怕没有姜蓁的督促,有远见的郡县官员,也在修修补补, 尤其是在国道附近的, 吃到了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 对修路的事情非常积极。

姜国的路况好了之后, 姜大头都不愿意在宫里呆, 哪一段路修好, 他就去那个郡县放风, 在外头过得潇洒自在。

四国的贵族小心翼翼的观察过后,确认修路这件事情没有什么猫腻, 才开始张罗起了修路的事情。

“作坊是咱们是自己的, 人手也是咱们自己的, 姜王确实不能插手。”

“确实, 路又不能买卖,修好之后,受益的只能是当地人, 还有往来的商贾。姜王不可能跟操控布价一样,操控我们县内的道路。”

想通之后, 诸位贵族的行为就大胆了起来。

对国内贵族这些行为, 几位君王也是支持的。

“国力有限, 哪怕是修一条国道,也要耗费不少民夫和粮食,有人愿意帮忙自然是好的。有大家的辅助,咱们的国道也能修得快一点,打仗的时候,兵马和粮草的运输也能更加及时。”郑王说起这个,也有些欣慰。

修路的好处,郑王不是看不到,就算他看不到,姜蓁也明明白白的写在了官报上,只是郑国财力不够,没法在修路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今看国内的君侯被姜蓁坑过之后,变得就对修路的事情积极起来了,郑王也没客气,直接和国内的君侯商量出资的事情。

谁给的帮助多,朝廷就先修哪段路!

平时郑国的贵族都在和郑王唱反调,但这次却倾力支持,让他们出钱有点难度,但让他们出人,一个个都非常爽快。

【他们国内能够君臣和谐,全靠阿蓁,没阿蓁,他们得打起来。】

【现在虽然联手修路,但那也是貌合神离,修完路,照样得分手。】

君王和大臣之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姜国由姜蓁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君侯和臣子就没有一个敢瞎蹦跶的。

但郑国却是势均力敌,甚至郑王的势力还要稍弱一点,郑王想跟姜蓁一样说一不二,还是要差点意思。

对此,郑王也很感慨,“果然是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可姜国这个强敌,如今也太强了一点。”

郑王很珍惜现在和国内君侯短暂的蜜月,甚至对铸私钱的事,追究得也没那么狠了,双方一起携手修路。

四国安静乖巧的修路,姜蓁也不好意思折腾他们,老实的吧注意力放回了国内。

今年百姓家中的棉花丰收,农庄的各类海外粮种,也得到了大丰收。

第一批回来的粮种,是种在暖房里的,如今农庄是丰收的已经是第二季了。

暖房里种得少,收获得也少,就算朝中大臣知道这粮种高产,也没有觉得很震撼。

但现在,他们却被红薯的亩产迷住了双眼。

别看现在百姓要种很多土地,从早忙到晚不敢停歇,但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亩产也就两百来斤,姜蓁改善水利设施、教他们使用化肥,普及铁质农具……费劲的把姜国的亩产拉拔到了三百多斤。

就这粮食产量,足够姜国傲视群雄了。

但红薯的产量却猛得过分,精耕细种之下,亩产能达到上千斤。

“我姜国百姓果真是有福之人,赶上了好时候,有红薯在,饿肚子的人就少了。”

“按照原来的情况,我姜国想要一统天下,还不知道要积累多少年,可如今看来,三五年的功夫就够。”

“好东西啊,这红薯真是好东西。”

诸位大臣喜形于色,姜蓁却非常的淡定,“这就是粮种的力量,有些粮种在产量上,天然就有优势。”

姚春适时的补充道:“去年年底在丹朱县发现的稻种,我们经过培育,也杂交出了高产的稻种,等明年和后年,稻种也能推广。红薯虽然产量高,但水分太多,不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