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京宣驰道的若干问题(第3/4页)

于谦继续说道:“陛下,自宣府至京师的商路崎岖,河套、塞外之物入京不易,臣仍记得当年渠家事,晋商垄断与北虏鞑靼、兀良哈、瓦剌的贸易往来,若是此路修通,天堑变通途,河套便再无丢失之虞了。”

在商贸往来上,山西货物进京不易,想要进京那就得翻山越岭,山外九州和山内七州的商路不通,也造成了晋商形成了垄断地位,最终酿成了渠家之事。

“襄王仍在塞外主持王化鞑靼,甚至比之云贵更难,塞外鞑靼、兀良哈人,虽然短暂归附,但完全是因为大明势强,如果此条驰道修通,鞑靼再无问鼎中原之日。”于谦又说到了王化鞑靼之事。

鞑靼的官山议事台,是于谦和石亨和解的地方,于谦当时摆明了态度,要么石亨为了报私怨杀了他于谦,要么日后将相和,不再起争执,一起为大明再兴尽忠竭能。

石亨有今天武清侯、京师总兵官的地位,都是于谦从牢里把石亨捞出来的,过去虽然有很多的恩怨,但现在时过境迁,皇帝都换了,他们自然放下了那些当初的龌龊。

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之所以成为美谈,就是因为这样的事儿,少之又少。

官山议事台,同样是鞑靼、兀良哈、瓦剌三部盟会之地,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明的领土,如果京宣驰道修建完成,鞑靼彻底成为大明人,就不再是一种期许了。

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这些价值,是朱祁钰无法拒绝的,同样是大明朝无法拒绝的。

“那就修。”朱祁钰最终下定了决心。

修,再贵也要修。

就像是开海一样,再难,困难再多,也要办。

海陆并举是景泰的大战略、大规划,是国之大计,多少困难,朱祁钰也要做。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沈尚书要是仍不肯出钱,大不了朕就发行特别国债,问百姓们借钱,等修通了,朕再慢慢还。”

内帑当然有钱,但是内帑是国帑的紧急储备金,朱祁钰秉持着能不动就不动的态度,若是户部的反对声音还是很大,朱祁钰就从社会募集资金。

同样也不失为一种修建驰道的办法和尝试。

当然,驰道的所有权归大明所有,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朱祁钰可不想被各路诸侯,走着他修的驰道敲碎他的脑袋。

朱祁钰的信誉是极其坚定的,无论是坚定不移的拥趸,还是整日里阴阳怪气谩骂之人,都得承认,陛下是个重信守诺之人。

他之前就发行了一次国债,那是得有门路才能认购得到,京师那帮势要豪右们吃不下,或者怕吃相太难看,让陛下惦记上,稍微放出去些,不让局面太难看。

大明谁不知道,陛下最擅长理财?

“陛下要是因为这个事儿发行国债,让陛下陷入向百姓借钱的窘境,而且不是国帑无钱,只是政见不合,那沈尚书只有自缢一途了。”于谦摇头说道:“相比较修京宣驰道的靡费,让陛下借钱这件事,更加让人羞愤啊。”

千年来的君臣大义,可不是闹着玩,若是真的发行国债,沈翼只能上吊了。

这哪里是借钱,分明是在杀人。

国帑不是正统年间穷得揭不开锅,那是没办法,就是杀了户部尚书也没钱,景泰朝这国帑富得流油,这种情况下,陛下还得向民间乞讨借钱,沈翼不死,天理难容。

“那有劳于少保去劝劝沈尚书了,若是沈尚书仍然不肯,那朕再跟他说说。”朱祁钰已经下定了决心,自然要把这件事办下去。

于谦不行,他就亲自上,还不信劝不动这个倔老头。

“臣遵旨。”于谦俯首领命,他想了想说道:“陛下,臣贪天功,此事交给臣去做?”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于谦当然知道陛下的想法,这条驰道如此重要,交给旁人,陛下怕是安心不得。

“朕正有此意。”朱祁钰示意兴安拟招,他取来宝玺落印,将京宣驰道之事,交给了于谦去办。

于谦说自己是贪天功,的确是这样,靡费钜万不恤民力的名誉问题陛下担了,而修这条驰道的技术问题,陛下同样解决了,剩下的问题是于谦擅长的领域了。

商辂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到一个政令的决定,大开眼界,景泰朝的办事效率,实在是商辂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