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时代的悲剧

大明皇帝尤其擅贪,这一点上,只要和陛下对弈的人,都有所察觉。

于谦、王翱等人都有些弄不清楚,陛下到底哪来的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朱祁钰让兴安收起了棋盘,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疏说道:“王翱递上来的案子,杨翰已经去查办了。”

“江苏扬州府如皋,出了这么一件案子,骗了宝源局六十万御制银币。”

“这个名叫袁应节,本来是镇江府的文吏,干的好好的,眼看着别人发了财,就开设了一家工坊,专门造船,造不了三桅大船,二桅小船和舢板还是能造出来。”

“袁应节一个刑名文吏,居然还懂造船,一个个都是神通广大。”

“袁应节在景泰五年、六年,假借龙江造船厂的名号,扑买了扬州府造船事,从宝源局先后三次借贷了六十万银币,两年了,造船厂坑塘都没挖出来。”

“说来也巧,这袁应节和扬州府知府陈璜,现任苏州左布政祝瓛、苏州布政司右通政蒋廷贵、苏州按察使王瑮是当年岳麓书院的同窗。”

朱祁钰说完了这个案子,这是最近王翱督办反腐厅之后的第二个案件,典型的巧立名目,骗了宝源局的投资,而且还是大案,闹到皇帝御前那种。

朱祁钰将奏疏递给了于谦之后,感慨万千的说道:“杜牧当年作《阿房宫赋》曰: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今日视昔,亦犹后之视今。”

“宝源局锱铢必较,一厘银子都要把账目盘清楚,生怕被计省给审计出问题来,这谨小慎微,慎之又慎,居然从粪坑了里淘出这么个玩意儿来。”

案情不复杂,扬州府巧立名目要建造船厂,扑买给了袁应节,袁应节借了宝源局六十万御制银币,结果连个坑塘也没挖出来,三年了,袁应节终于扛不住,卷钱跑路了。

要不说这袁应节倒霉,袁应节出海逃亡,跑去了琉球那霸港。

袁应节的确有点寸,碰到了李宾言亲自主持琉球郡县化之事,带着大明水师在琉球耀武扬威,袁应节这一下子就撞到了枪口上,被李宾言逮了个正着。

可是这六十万银币,袁应节只拿了两万,其他都不知去向。

案件已经交给了南镇抚司右都督杨翰去查办,杨翰是天子缇骑,下手不留情,就把扬州府甚至整个苏州官场,闹的不得安宁,下狱者众。

于谦看完了手中的奏疏,面露思索,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徐有贞不知此事,还待锦衣卫查清楚,再做定夺为好。”

王翱的这本奏疏里,有两个名字,祝瓛、蒋廷贵,对于能够把历任进士名单牢记于心的于谦而言,知道这两个人不足为奇。

特殊的地方在于,这两个人是徐有贞的女婿。

陈循一言不发,他是朝中老人,于谦和徐有贞本就有隙,而后在京师之战中,于谦主战死守京师,徐有贞主张南下。

于谦和徐有贞乃是政敌,陛下拿出这份奏疏,询问于谦的意见,意思再明确不过了,若是于谦有那么一点打击异己的心思,徐有贞这会儿也该回京接受调查了。

但是于谦思前想后,还是先把徐有贞给摘了出来。

朱祁钰看着于谦不说话,一时间御书房里,颇为安静,只有聚贤阁外的呼呼风声。

兴安接过了于谦递过来的奏疏,笑而不语。

其实陛下和于少保很像,都是那种丁是丁,卯是卯的人。

朱祁钰端起茶盏,点头说道:“嗯,于少保言之有理,徐有贞先是在张秋治水,而后到了靖安开渠,这三年一直在贵州疏浚乌江,现在又在长江通渠。”

“光是奇功牌就从朕这里拿走两枚,先查着,看看徐有贞救不救他这俩儿女婿。”

徐有贞和陈镒是俩抠脚大汉,在靖安开景泰安民渠的时候,能够面对面抠脚的交情。

陈镒在张秋和靖安有个外号,叫笑面爷爷,陈镒本就长得和善,在张秋和靖安治水,一点没有读书人的斯文,当地的孩子都喊陈镒笑面爷爷。

徐有贞的外号就比较多了,水伯、天吴、二郎真君,徐有贞的生人祠比较多,连庙里供奉的塑像也各有不同。

一个人的名字可能取错了,可是外号不会错。

于谦稍加思忖说道:“陛下,臣以为徐有贞不会上书言情,眼下四万里疏浚已经开始了,徐有贞背着陛下朱批的每年一百五十余万银币治水,应当是没空理会他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