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来信(第3/5页)
乔彦成:“对!”
希望女儿不会让他失望。
第二日,意晚过来请安时,陈夫人问:“你可是喜欢那位梁公子?”
意晚怔了一下,随后摇了摇头。
陈夫人盯着女儿看了许久,道:“如今他中了解元,来年会试想来也不会太差。若是最终殿试能考入前三,你祖母和父亲或许能答应这门亲事。”
意晚:“梁大哥更像是我的一位朋友。”
陈夫人能看得出来女儿说的是实话,便没再提关于梁行思的事。她想到另一个人,问道:“那位定北侯呢?”
听到顾敬臣的名字,意晚心中微微有些异样的感觉,沉默下来。
陈夫人似乎明白了什么,道:“边关打了胜仗,我听你父亲说他也快回来了。”
意晚:“嗯。”
说起来,顾敬臣不是七月就该回来么,怎得九月了还未归来。
难道是因为前世秦夫人生了重病,所以在打胜仗之后他匆匆回来了,如今秦夫人好好的,他便没着急回来?
回到秋意院,看着榻上桌子上的肉干,意晚心中仍在思考刚刚那个问题。
顾敬臣到底为何这么久都没回来呢?
如今已经是九月份了,他明年还会再去。他再不回来,也不用回来了。她记得前世第二年边关再次发生了动荡。好像是镇北将军误了事,城里的官员又弃城而逃了。
想到这些事情,意晚的表情变得郑重起来。
她要不要写一封信提醒顾敬臣呢?
可她记不清究竟是哪一位官员了,万一记错了冤枉人怎么办。
关于顾敬臣为何一直没回来,意晚只猜到了其一,没有猜到其二。
顾敬臣之所以没回来,确切说是因为她。
他时常给意晚寄些东西,当时假借了助农了名声。没想到后来竟然真的帮助了当地的百姓。他在当地百姓的心中呼声和威望甚高,原本的延城父母官反倒是因为没什么作为被百姓们抵制。
战后稳定民心尤为重要,特别是边关的民心。所以,在战后,他主动留了下来,帮助百姓做些战后重建的工作。
顾敬臣站在城墙上,望着京城的方向,轻叹一声,神色凝重。
几个月过去了,也不知她是否记得当初的承诺。
听说那梁家的后生竟然中了解元,她向来又喜欢读书人。
一旁延城的知府听到这一声叹息,心咯噔一下,瑟瑟发抖,小心翼翼地问:“侯爷,下官可是哪里又没做好?”
闻言,顾敬臣瞥了孙知府一眼。
他若是做好了,自己又为何还在这里?
“此刻站在城楼上,孙大人看到了什么?”
孙知府直起身子看向顾敬臣,顺着顾敬臣的目光看向了不远处,试探地说:“下官……下官看到了我青龙国土地辽阔。”
顾敬臣皱眉。
瞧着顾敬臣的神色,孙知府试探地道:“下官还看到了……看到了侯爷的英武不凡。”
顾敬臣眉头紧锁,看向孙知府的目光很是复杂。
“青龙国土地的确辽阔,你难道不觉得地太空了吗?”
孙知府终于明白了顾敬臣的意思,收敛起巴结讨好之意,连忙道:“确实空。下官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延城和别处不同,人均土地多,百姓们都种不过来,也没人愿意买这样的空地。买来还得开荒,后续还得交田地税。”
顾敬臣:“那就免费让百姓去种,免其五年赋税。”
孙知府有些犹豫:“这……这……这不太好吧,毕竟这不是百姓的私产。”
有时候宁愿地空着也不要给百姓,不然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顾敬臣:“空着不种也是浪费,倒不如鼓励百姓去开荒。此事我会秉明皇上,孙大人照做便是。”
孙知府:“是,是,下官记住了。”
顾敬臣:“还有——”
孙知府的心顿时提了起来。
顾敬臣:“流放过来的罪奴和官员在做什么?本侯怎么不记得看到他们的记录。难不成来这里养福了?”
孙知府心头一紧,感觉后背都湿了。
“此事不归下官管,是镇北将军在管的。”
顾敬臣凌厉的目光看了过来:“本侯记得流放的犯人是知府在对接,怎得不归你管?”
孙知府有苦说不出:“下官来之前便是如此,下官……下官……”
他不过是一个偏远边关的小小知府,哪里敢跟战功赫赫,又镇守边关多年的镇北将军说理啊。往年都是镇北将军说什么,他便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