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剑指漕运

一个江南刺杀案。

一个衍圣公府案。

使得朝野间的注意力,都自然的转移到江南诸省和山东方面,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哪一件要案,都牵扯到士大夫阶层的核心利益。

这两件要案都很重,前者被‘白莲余孽’刺杀的名儒很多,后者是涉及到衍圣公府,这也引起不小的风波。

不过对崇祯皇帝而言,不管是哪一件要案,他都占据着很大主动权。

毕竟此事在明面上来说,跟崇祯皇帝没有任何的牵扯,甚至需要他出面来进行仲裁,可是很多人并不清楚的是,崇祯皇帝要通过这两个要案的发生,将达成怎样的政治目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既然占据着很大的主动权,那崇祯皇帝就没有必要表现太急切,先让洪承畴和周延儒他们,在江南和山东等地好好审查,做好急先锋的角色,等到问题出现,矛盾出现,再顺势出手整顿即可。

再者言,朝野间的注意力转移,对崇祯皇帝而言也是好事,至少他在做一些新的谋划部署时,就不会有很多双眼睛盯着。

特别是内务府的发展上,就给予了很强的斡旋空间,等到内务府的体量庞大起来,外朝的文官群体瞧出利害,想要再反对罢黜内务府,就不是那般容易的事情了。

等到了那个时候,外朝有司的朝臣敢再大规模上疏请辞,继而胁迫皇权的事情出现,那崇祯皇帝就大批简拔内务府大臣,去顶替外朝空缺的职官即可。

“这个漕运所筹设的运军,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啊。”

崇祯皇帝举起所拿奏疏,看向韩爌、温体仁、毕自严他们,开口道:“仅仅维系几万运军的建制,完成漕运的各项所需,每年竟耗费这般多的钱粮,就算国库现在充盈不少,可开支的粮饷,那也不是这样浪费的啊。

现在大明各地的灾情,依旧是很严峻的,此前湖广总督李邦华呈报,治下出现严重的灾情。

虽说湖广筹设了赈灾行署,朝廷也调拨了赈灾粮饷,可是灾情还没彻底解决,朝廷需要用银子的地方也不少。”

天子这是要对漕运再出手整顿吗?

韩爌、温体仁、毕自严他们,听闻崇祯皇帝所讲之言,心里都生出了想法,毕竟漕运是很重要的所在。

此前崇祯皇帝先后对赈灾、河政、漕运等耗费粮饷多的领域出手,这使得不少贪官污吏被揪出来,也断掉不少人的财路,使得当前在大明北方诸省,涉及到赈灾、河政、漕运等领域的建树,都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特别是河政这一块儿,取得的进展最为明显,诸如永定河水系、黄河、漕运、淮河等处河政,特设起的专职治河巡抚衙门,让各处河政的推诿减少,真正解决河政隐患的效率增强,实干的河政官员增多,这对于河政的整体建设,都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看着众人沉默不言,崇祯皇帝继续说道:“朕打算今后的漕粮和各类折色银,所涉及到钱粮的押解诸事,要逐步向海运进行倾斜,不再以漕运为主了。

等何时能明确较为稳妥的北上航线,朝廷就开始逐步取缔运军建制,今后大运河就逐步转为民用性质,到时缴纳足额的关税,就能在大运河畅通无阻。”

“陛下不可啊。”

韩爌快步上前,作揖行礼道:“这漕运乃是维系漕粮的根本,而漕粮是确保京畿安稳关键,漕运的稳妥性远比海运要强上很多,这海上的运输情况复杂,风险很高,倘若……”

“所以朕才会说,朝廷要逐步的向海运进行倾斜。”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天津开海通商这般久,难道朕不知海上运输的风险吗?可是如果能明确稳妥的航线,那就能有效的规避这些风险。

一年开辟不出来稳妥的航线。

两年难道还开辟不出来吗?

漕运就真像韩卿所说那般,一点问题和风险都没有吗?

过去那般多的漂没是怎么回事?

黄河、淮河一旦泛滥,就会间接导致漕运的停摆,难道这些韩卿也不清楚吗?

做什么事情前,内阁能不能别光想着办不成,难道就不能多想想,怎么把事情稳妥的办成吗?”

逐步明确漕运转海运,这只是一个开始,根子依旧是赋税方面的,漕粮和各类折色银押解进京,是为向江南诸省征税,继而掌控住这块富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