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合兵(第4/4页)

堂兄的恩情,这一辈子只能拼上这条命去还了。

随着二十三万余战兵西征,关东之地不可避免的出现空虚,幸有与柔然交好,故而能够征发河北与济州十万大军南下驻守,以策周全,否则真要面临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

随着大军入关,南梁也开始在边境增派人手,这给了高岳极大的压力。

豫州刺史尧雄、荆州刺史侯景都要面对这份压力,所幸三人都堪称一时名将,虽压力巨大,但在有娄昭、段韶所领的十万大军为后盾的情况下,倒也不缺信心。

其中,以侯景面临的压力最小。

侯景也是先苦后甜,这么多年坐镇襄阳,直面陈庆之。

陈庆之去年过世,江陵军心为之动摇,毕竟也是坐镇近十年,不管是谁来接替,都难以达到陈庆之的威信与才能。

而这也是他在王伟的劝说下,放弃与南梁合谋的想法,最重要的原因。

本就是处在难以抉择的境地,突然听说南梁少数几个能看得上演的将帅之一,陈庆之病逝,也使侯景决定继续给高氏做忠臣。

如今的北方武人,大体对南方军将含有一份蔑视,毕竟这群鲜卑化的六镇各族胡人连自己内部的汉军都不大瞧得上眼,更何况是南人。

若非有高敖曹撑着汉军颜面,还不知要被他们怎么欺凌。

不过这一时空有高澄大肆招募汉军将士,不止京畿军中汉军占据半数以上,两万盐兵更是全员汉人。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个道理放在军队与国家的民族属性问题上同样适用。

军队即是经济基础,哪一族占据了军队中的大多数,其所属的民族文化,也将决定国家民族属性这一上层建筑。

高澄虽然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但归于他治下的只有河南、河北。

如今东魏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其在洛阳与晋阳军政二元制下,是属于割裂状态。

可以说奉行洛阳政令的河南、河北属于汉化国家,而奉行晋阳政令的河东以及北疆六州,则是彻头彻尾的鲜卑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