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那年十六(第2/3页)

处理完善后事务,在确定陈庆之回师江陵之后,高澄终于班师,沿途被召集来的各路刺史逐个回归属地。

回师途中,高澄也得知了不少从南方传来的消息。

好兄弟萧纶因为当初宣扬抹黑自己,被萧衍训斥了一顿,也不知建康城里哪个老头要享受帝王待遇,或者谁家逝者又多一名哭丧的孝子。

而陈庆之受到高澄的信件,连看都没看直接就烧了。

经过上次拆了信封,不得不把书信交给部将传阅一事,陈庆之又怎么可能再拆。

高澄这个人他算是完全了解了,一肚子坏水,这时候来信还能听到什么好话。

与其和他来回书信以争口舌,还不如致力于抚恤百姓,操演士卒,将来在战场上把场子找回来。

让高澄知道江南到底还有没有豪杰。

没错,小高王瞎编的童谣已经传唱开了,这无疑引起许多人的怒火。

这年头哪还少得了血气方刚的少年将军,脑子不怎么灵光的都憋着一股劲要给高澄好看。

不过黑粉也是粉,如今高澄的名声算是响彻南北,真有哪天高氏败亡,逃去南梁,想必自己混得不会比萧宝寅在北魏差。

萧宝寅是南齐明帝第六子,萧衍篡齐后,十六岁的萧宝寅投奔北魏,混得风生水起,代理过大将军,当过尚书令,最终在关中复齐称帝,当然,也没蹦跶太久就被捉了送往洛阳。

同样自称天子,与他一道被押往洛阳的万俟丑奴被当街处斩,而萧宝寅却因为在洛阳的好人缘,给留了体面,只是被赐死于驼牛署。

不过萧宝寅确实干了一件缺德事,暗中指派部将把郦道元给杀了。

就是写《水经注》那个郦道元。

没了郦道元,小高王虽然惋惜,但也没太多遗憾,那时候的高家还上不得台面,小高王自己还窝在怀朔镇吹风,哪管得了关中的事。

他更在乎的是另位一人,青州益都人贾思勰。

这人没干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也就写了一本农书而已。

那本书叫《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而著书时间大概就在533年至544年。

很不凑巧,现在正是535年末尾。

贾思勰大概率正在写《齐民要术》。

高澄从没想过在贾思勰著书期间,将他征召做官。

耽误了《齐民要术》的问世,那可真是千古罪人。

在成书前,让贾思勰安心按照他自己的人生规划去写书,写完就可以赋予重用。

要完成这样一部著作,不可能窝在家里闭门造车,肯定要四处调研才有发言权。

为了避免这位大贤因自己的出现改变历史,而在外地发生意外,高澄早早就安排了人在暗地里守卫。

《齐民要术》里有个齐,自己也是注定要当齐国皇帝,一看就知道跟自己有缘。

别说高澄瞎扯,张师齐,为什么能受重用,还不是名字里有个齐么。

师齐,师齐,不得了,这家伙难道还能当国师?高澄下定决心,死前遗诏就是让张师齐给自己殉葬。

至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缘人小高王辛苦派人保护,将来要个署名不过分吧,当不了一作,二作还不行吗?

或者加一句魏大将军澄为成书予以诸多助力,那也是可以的。

回师途中,与高澄道别的还有崔季舒。

崔季舒已经被正式授予了兖州刺史一职。

临别时,高澄拉着崔季舒的手久久不语。

虽然小高王喜欢用演戏来拉拢人心,但与崔季舒朝夕相处四五年,总处出了真感情。

一朝骤然分离,料想就要与杨愔一般长久难以相见了。

又怎能不会为之伤感。

杨愔自平定三荆以后,醉心于治理,也是高澄领军佯攻江陵,途径东荆州才得以相见。

崔季舒也沉默了,两人站了好一会,高澄担心小崔路上口渴,想让他留在原地不要走动,自己去弄点橘子。

可如今正直年末,冰天雪地的,哪来的橘子让小高王相赠。

许久,高澄才开口道:

“叔正保重。”

只四个字却寄托了无限情谊。

崔季舒却戏言道:

“季舒必为大将军在兖州寻访美姬。”

高澄恼了,挥手驱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