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司马入狱(第3/3页)

关键还是以贪腐的名义,在众正盈朝的大魏,什么时候贪污也成了罪名!

当司马子如被从尚书台诏去明光殿时,他深深看了眼一旁观望的高澄。

整个洛阳城,有能力、有胆量动他的只有高澄,但司马子如着实想不明白高澄动自己的原因。

正如高澄对司马消难所言,司马子如摸清小高王的性子后,决定在政事上保持与高澄共进退的原则,两人之间从未有过摩擦。

去到明光殿后,面对大魏天子元善见的责问,司马子如坚称自己无罪。

事先派去请示高澄的宦官回报,高澄自称与司马子如有叔侄之情,理应避嫌,如何审理全由天子自主。

没有了高澄的干涉,元善见第一次行使职权,难免激动,他迫不及待革去司马子如一切官职,将他投入狱中,任命都官尚书主审。

都官是尚书省六部之一,也是刑部的前身,顶头上司是高党二号人物高澄,处置的又是高党重要人物司马子如,都官尚书一接到任命立即往尚书台求见高澄,向他寻求指示。

高澄还是那番话,自己需要避嫌,不愿涉身其中。

就在都官尚书沮丧辞别之际,高澄突然道:

“司马叔父年近五旬,不得施以刑罚,一应涉案人员,未免屈打成招,也不得棍棒相加。”

这话一出口,都官尚书立马了然于胸:不许用刑,那还审什么。

明白了高澄要保司马子如,都官尚书升堂时,一点也不敢耍官威。

要不了几天司马子如就要官复原职,重当自己直属上司,这时候冲他摆谱,这不是给自己前途添堵么。

司马子如上堂后,也瞧出了端倪,被找来的行贿之人,个个面无惧色,而都官尚书只是询问一番便加以采信,这不是摆明了高澄在幕后操作,要为自己脱罪么?

难道弹劾自己不是高澄主使?

虽然弄不清缘由,但司马子如依旧坚持自己无罪,他仿佛让人污蔑一般,愤怒道:

“老夫当初手持一根手杖投奔高王,高王给了我露车一乘,卷角母牛犊一头。

“牛犊已经死去,只剩了卷角,此外所有资财,都是朝廷发放的俸禄,出自民脂民膏,何曾受过他人贿赂!”

都官尚书命人将司马子如的辩词记录,便让人将他带回狱中,暗地里交代要好生照顾。

而此时,司马消难正跪在尚书台外为父亲叩首鸣冤。

那砰砰作响的磕头声,听得出门的高澄直皱眉。

驱散了厢房文吏。

“道融何必如此作践自己。”

司马消难笑道:

“越是诚心,父亲日后更是不能苛待于我,今日之痛,只在一时而已。”

对于司马消难的孝心,高澄不予置评。

司马消难又说起家里如今乱成了一锅粥,其母听说司马子如入狱早就乱了方寸,得知司马消难要来求见高澄,直把高澄当了救命稻草,现在家中等候消息。

高澄嘱咐司马消难回家安慰好母亲,转告她自己不会让司马子如出事,便将他打发走。

对于司马消难的孝心,高澄不予置评。

他急着往牢中探望司马子如。

可不能过夜,历史上司马子如被高澄逮捕入狱,一夜白头。

真给司马叔父染个发,让重感情的老好人高欢见了,少不了一顿打来安抚旧友。

高澄打击贪腐之前,已经命人向高欢汇报,对此,高欢大力支持,但也强调不能将打击范围扩大到军中大将。

至于没有兵权的旧友们,大不了事后安抚,反正坏事都是高澄干的,无辜单纯的贺六浑又有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