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灵州变故(第2/3页)

两相对照,简直判若两人,能有这样的转变自然是挨了高澄的毒打。

被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小高王用计策玩弄于鼓掌,这份屈辱让贺拔胜痛定思痛:高欢、高澄这些人心太脏,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能有这份觉悟,殊为不易。

贺拔胜是这样,高敖曹也是这样,高澄简直就是在南北朝播撒智慧的天使。

他真的,我哭死。

当然这样的转变是好是坏,很难言说,终究是被苦难磨平了棱角。

对于宇文泰来说自然喜闻乐见,对于元修来说可不见得就是好消息。

当宇文泰得知高澄奏请清查豪族隐户,他清楚短时间内高氏不会西顾,冒着关东不稳、豪族叛乱的风险,死磕关中雄关险隘,这种事情宇文泰自问是干不出来。

他立即整顿兵马,准备趁此机会解决灵州曹泥这个祸患。

曾经的关陇三小强,侯莫陈悦身死,可朱浑元叛逃,就只剩了灵州曹泥不遵号令。

就连借口都有现成的,曹泥协助可朱浑元叛逃。

宇文泰一方面向元修上奏,请求授予曹泥女婿灵州镇城大都督刘丰,为卫大将军,希望以此离间曹泥、刘丰这对翁婿。

另一方面则筹备粮草,准备以武力解决曹泥。

刘丰完全不理会宇文泰的拉拢,好友可朱浑元当初的一番话言犹在耳,出于对高欢的仰慕,让刘丰并不在意关西朝廷的官职。

而在听闻了高欢嫡长子高澄的事迹后,更是坚定了刘丰归附高氏的心思:

‘我原本以为高欢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高欢更勇猛,这是谁的儿子!’

离间计失败的宇文泰并不气馁,七月初八,宇文泰派遣赵贵、李虎、李弼三人领军攻伐曹泥。

于此同时,身处晋阳的小高澄,高欢,在准备攻灭亲家之外,在外交上取得一项重大胜利:阿至罗部归降高欢。

阿至罗是高车部族之一,曾是北魏附庸,六镇之乱后,北魏失去对北疆的控制,阿至罗部也趁机独立。

高欢掌权后,一直致力于拉拢阿至罗部,力排众议赐予粮食布匹以扶持阿至罗部,这样的投入也迎来了丰厚回报,阿至罗部十万户归降高欢。

当得知宇文泰派遣赵贵、李虎、李弼三人围攻灵州曹泥,高欢当即命阿至罗部派出三万骑前往救援。

当阿至罗人横穿荒漠抵达灵州城下时,此时的灵州几乎陷入绝境。

从长安将消息传递到晋阳,再由晋阳的高欢下令草原上的阿至罗人救援,这期间所花费的时间,足够赵贵、李虎、李弼三人任意妄为。

原来赵贵三人久攻不下,于是修筑堤坝,待水势高涨,掘开堤坝,水灌灵州城,当时城中积水距离只差四尺就要盖过城头。

阿至罗三万骑赶来,虽然迫使赵贵等人退兵,可灵州却已经遭受灭顶之灾,城墙早已被洪水冲塌,城池破败不堪,百姓死伤惨重。

“翁丈,这一次我等能坚守到阿至罗人来援,如今城防尽毁,宇文泰再攻,我等又如何坚持?”

城中积水已经排空,劫后余生的刘丰跟随曹泥巡视各处城防,他出言道。

曹泥同样忧心忡忡,一场人造洪水,几乎将灵州城的有生力量尽数灭绝,士卒、百姓死伤无数,又无坚城可守,关西军再来,根本抵挡不到高欢来援。

而横穿荒漠而来的阿至罗三万骑,又不可能常驻灵州,他们只是附庸,不是高欢嫡系部队,为高欢千里奔袭他们可以接受,但离开部落常驻灵州,那就是强人所难了。

而基于高欢的立场,他也不可能将阿至罗人西迁,给予宇文泰拉拢的机会。

对于女婿的心思,其实曹泥早有猜测,思量一番后,他说道:

“贤婿有何谋算,但说无妨。”

刘丰也不藏着掩着,直抒胸臆道:

“丰以为高王坐镇关东富庶之地,人口、钱粮数倍于关西,又手握并州胡兵二十万,能定天下者,唯有高王。

“可朱浑元东归之前,高王许诺并州刺史,待其抵达晋阳,不止封其为并州刺史,更是赐予家宅、奴婢,又为其兄弟、部众封赏官爵。

“高王爱才如此,翁丈何惜灵州弹丸之地?何不东归,以助高王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