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第3/5页)
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弯下腰用手摸了摸干涸的泥浆面,目光灼灼地看向芝兰玉树的纳兰容若期待地询问道:
“纳兰大人,不知这泥浆铺成的路面能够承载多大的重量呢?”
纳兰容若笑道:
“尚书大人,侍郎大人,如今科学院的地面都已经用这种泥浆铺过了,师傅们用马车在上面碾压着试了试,发现只要人不拿着大铁锤使劲在路面上敲打,单单马车的重量是不会使地面裂开的,即使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科学院的地面也很平整不会被雨水冲洗的坑坑洼洼、也不会产生脏兮兮的泥巴的。”
因为白莲教的事情,心情连着阴郁了好几个月的康熙,听到纳兰容若这样的解释,总算是高兴的展颜了,又用手指着泥桶出声询问道:
“容若,这泥浆可有名字?”
纳兰容若俯身摇头道:“暂无,还请皇上赐名!”
康熙摸着下巴思忖了片刻,笑道:“既然这种泥巴不怕水,干脆就叫它‘水泥’吧,通俗易懂,还方便推广。”
纳兰容若听到“水泥”二字,身子一僵,怎么都没想到这么神奇的土,皇上竟然起了个这么平平无奇的名字,只好尴尬地点头应下了。
工部尚书立刻抓住时机,俯身谏言道:
“皇上,微臣认为这水泥既然有防水、坚硬的优点,应该立即在京郊建设大型水泥厂,加大水泥的生产量,尽早把官道铺成水泥路,官道好走了,来往的车辆会行驶的更快,更方便,也能增大行车量啊。”
工部尚书话音刚落,工部侍郎也忙紧跟着说道:
“是啊,皇上,尚书大人说的没错,官道得用水泥整修路面,夏季黄河和长江沿岸容易发生洪灾,这河堤也得用水泥加固啊!”
康熙听到两个臣子的提议,立马点头应下了,转念间他又想起今年新春佳节还没有过完,就再次病倒了的太皇太后。
病中的太皇太后多次层念叨过她儿时居住的故乡,康熙的心中一酸,抿着薄唇对着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吩咐道:
“水泥厂就交给你们工部去建,等水泥厂修好后,你们让匠人们先抓紧时间生产出一大批水泥,把京城通往漠南蒙古科尔沁的官道给铺成水泥路。”
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闻言微微一愣,随后忙俯身应下了。
站在一旁的满朝文武也都从皇上这句话中琢磨过来味了,怕是住在慈宁宫里的太皇太后身子骨越来越弱了,皇上等着路修好后,带着太皇太后去看一眼科尔沁大草原呢。
户部的银子一到位。
工部的官员就开始急急忙忙地在京郊建造水泥厂。
工部的效率很高,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在京郊玻璃厂、冰厂、附近建造了一处大型水泥厂。
嗅觉敏锐的商人们知道水泥的妙用后,忙四处拉关系想要从水泥厂里拿到水泥,运到江南、沿海等富裕的地方进行售卖,却被线人告知水泥厂里目前生产出来的水泥不进行售卖,全部需要用来铺设官道的。
听到这种说法后,商人们看水泥的目光更炙热了,朝廷用来修官道的东西那能差吗!水泥这门生意和玻璃一样,必须得插进去!
这样一来,短短几日,继早些年的玻璃热后,京城中又掀起了一波水泥热。
科学院建造之初就明说了,科学院的人得靠他们研制出来的东西获利。
这场声势浩大的水泥热一下子就使得在科学院里任职的人赚的盆满钵满。
原先还瞧不上西学、瞧不上科学院的满臣、文臣们,看着科学院的人源源不断的赚白银,眼睛都馋红了,对科学院的看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再认为西学是无用的小道了,一些显赫的满臣、汉臣们也开始让家族旁支的小辈们学西学了,毕竟西学能够做出实用的东西,容易赚银子啊!谁家会嫌弃银子少呢!
横空出世的水泥不但改变了官道的模样,也鼓舞了在西学学院和女子学院求学的少年、少女们,为这些正值青春又对前途迷茫的年轻人们指引了方向。
让这些少年、少女们切实明白了,西学的确有用!而且有大用!
只要能在科学院做出实用的东西,那么在里面当差可是要比在金銮殿上上朝还舒服嘞!
西学学院和女子学院的学生们日常读书时愈发勤勉了,纷纷盼望着能够早日结业,考进科学院里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