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4/6页)

卓思衡的话题十分突然,但此时宋蕴和已然镇定下来,成竹在胸地答道:“瑾州多山,三面封闭,只有一处临海,我们若是自外州订瓷,成本实在难以驾驭,尤其是岩茶还得经海路去到江南府的码头再走一遭,其间费用都是我自家船队承担,因此实在不允许我们随意更换……不过因为岩窑瓷器品质实在不够应事,待茶叶运抵南北方我家各处邸店,为在本地兜售,还得给岩茶按照各地买主的喜好装进瓷罐或是漆盒里再卖,这点没有必要欺瞒大人。我家这样做有我家的取舍,但要是岩窑真的越来越不济事。我们也只好换其他载物装着茶送出去了,成本也只得自行负担。”

“你们不会。”卓思衡显得比宋蕴和还要更成竹在胸,“你说的固然是宋家岩茶选择用岩窑装罐运送的理由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那个。真正的理由是岩窑的烧制方法刚好对岩茶的运送条件最是满足,只是你们一直没有说穿,故而次次拿品质来压价,岩窑除了你们早没什么生意,投鼠忌器也不敢不从罢了。宋老板,你一定知晓,其他窑厂烧制的办法,多少会裸露出瓷器底部的胎体,而覆烧法大多用在官窑烧制,拿金银等物去补覆烧时漏出的口圈一周,美观又密闭了底部,价格却不菲。但岩窑却不是以上二者。岩窑的工匠当年久居伊州百年,学到的也是先朝古伊州烧窑的方法,乃是裹足支烧法:在烧成的胎底以支钉撑起,这样整个瓷器最后上釉都是完完整整,避免漏胎……这不是什么秘密,你当然知道,这工艺也是宋家岩茶选择岩窑的真正原因。”

卓思衡说完将桌上的茶盏扣过来,果然足底有三个极细小肉眼难辨的小凹陷,便是裹足支烧时留下的痕迹:“初到茶园时你向我介绍,说岩茶九次焙香,干韵才可锁住岩茶厚润的香气,直到热水淋灌的那刻再奔发出来,才有浓郁的醇香扑鼻……我印象深刻极了。所以岩茶的运输途中不能沾水沾潮,否则会严重影响风味。而白茶半鲜润的叶子则无需如此,他们的茶客茶商买回茶后雇人背在筐里运出山即可,所以他们根本不必再多花这份银子。但你们却必须如此。寻常瓷器底部露胎,再细腻的胎体也有烧制后的细微气孔,瑾州如此潮热,山路崎岖,又要海运,抵达江南府大概需要五到十日不等,这期间若是岩茶受潮,风味全无!这项生意便没得做了。所以,并不是你们纡尊降贵同情岩窑,而是你们需要岩窑,需要这种只有岩窑才烧出来的密封容器……来将整个茶园盘活!”

屋舍阴凉通风,宋蕴和却仿佛三伏天站在太阳底下,从头到脚都支站不稳。

卓思衡什么都知道了,在商言商时让人知晓透底细便再无商议余地,只能任人宰割。

他之前仍是不死心不愿相信,到底还是仗着自己多吃了几年盐看清了这位卓通判,尽管侄子已经再三提醒,可他觉得宋端到底没有做成过生意,不懂其中门道,也是一听一过,此时才知道自己已是一败涂地。

“所以这样分出一成来,也不算拿银子投井玩,我说得对吧?”卓思衡调转瓷盏,低头莞尔,仿佛自言自语。

“大人揭开我的老底,我也不能再说什么……既然如此,我想大人费尽心机,所求绝不仅仅只是银子,还有什么一并说出来,让我这个败军之将也听听看。”宋蕴和此时方知什么是以退为进。

“好,那我便说了。”卓思衡不打算弯绕,直说道,“我的条件有四个,第一条是继续同岩窑订货,只是不能按照压价后此时的定价来,要依照从前。”

这条并不过分,这些年确实是他们在压价将岩瓷的定价下至最低,这些年的便宜也占够了,眼下被人戳穿,再交回去银子他们并不亏,只是赚得少些罢了。

“第二,往来安化郡的宋家商队也得雇佣本地的乡民,至少得保证五人有一。”

宋蕴和也不意外,若是和安化郡的生意做起来本就要新设商队驮队新雇佣人手,本地人知根知底再合适不过。卓思衡是想帮安化郡的一些本地人打开赚钱的路子,要他们有法子到外面去,有父母官如此,倒是此地人的造化,这事儿就算没有前面的交谈,他也可以当贡茶之事的添头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