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3页)
罗元珠却螓首微摇:“只是找些太祖朝的旧档用作教例。”
卓思衡觉得罗元珠有自己当年高中班主任带高考班备课那种严谨劲儿,心中敬佩油然而生,也不再打扰她查资料,朝座位走去。此时却有春风乍起,卓思衡书案上没被镇纸压住的几页手抄当即纷纷扬起复又落地,罗元珠拾起一页,目光略扫后递还给卓思衡。
“我于苑内亦读过您省试与殿试的文章,敬服卓侍诏深通前四史,信手拈来尽是个中掌故。”罗元珠眼眸不闪,语调微微顿住后再道,“想来卓侍诏博学,其余史书也当是自有熟读遍览,在下冒昧,不知卓侍诏对《晋书》可有钻研?”
“读过,但说是钻研还谈不上。”卓衍让他看前四史最多,里面的片段好些倒背如流,但后世的史书便达不到这个程度了。再加上从前家里没那么多钱买书,好些后来史书都是他有了俸禄后补看的。
罗元珠以手执卷背于身后,清丽面庞上的笑容从容淡泊:“那卓侍诏必然记得《晋书》当中‘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故事。”
卓思衡当然知道。
东晋司马睿一朝,王敦作乱,与他同属琅琊王氏的堂弟王导彼时正任朝中要职,听闻刘隗建议司马睿诛灭王氏,于是王导率领全族跪于司马睿殿前告罪。时任尚书左仆射周顗是王导的密友,二人关系亲厚,哭跪的王导见周顗奉诏见君,高呼求救请周顗替自己族人求情,周顗不语径直入内。君臣叙话完毕,司马睿赐酒,周顗醉出,王导复又苦求,周顗不答,却和左右发出醉后狂言,说要为国尽杀贼寇。王导见他丝毫不顾念往日友情,心中无限愤恨悲凉。
后来王敦杀入健康,自然不会对自己堂弟下手,而像周顗这种忠于司马睿的大臣则被他抓了起来。王敦问堂弟王导该如何处置周顗,想到当日殿外跪求的心寒和已消弭的友情,王导选择沉默不语。但沉默亦是一种表态。
王敦下令杀了周顗。
而后来,王导翻越奏章时才看到当时周顗为自己上奏了好些折子,全部都言辞恳切字字肺腑替他求情,而知情者也告知,那日王导跪在殿外,虽然周顗入时不答出时还放狠话,但与司马睿言谈之中仍是不停在替王导求情,正是因为他的求告,加上司马睿也认为造反只是王敦作为与整个琅琊王氏关系不大,才最终赦免王导及王家。
知道真相的王导大哭曰:“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周顗,字伯仁。
卓思衡回味典故,知道罗元珠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因为一时面上记恨蒙蔽双眼,高永清未必就是不念故友,其中缘由不能即刻得知,因此才不能妄下定论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不能去做第二个王导。
“卓侍诏受圣上隆恩,洞若观火,我不过是近日教亲眷贵女们《晋书》,重读此章心有戚戚罢了。”罗元珠敛衽微微颔首,“不打扰卓侍诏辛劳,告辞。”
卓思衡也颔首相谢。
罗元珠人在宫中,又是罗贵妃的妹妹,知道的只怕比自己还多,大概在她的眼中,此事再发酵,想必就会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事态,未免朝局动荡,她才出言提醒。
若真是如此,罗女史的担当可比好些前朝官吏要强得多。
但卓思衡却不是王导,他一没有权力滔天,二没有士族撑腰,三也更看重当日患难真情与父辈厚谊。
不过这番提点,他还是心存感激。
罗元珠真的很适合当老师,要是能去带高考班,如此兢兢业业又循循善诱,大概肯定能感动不少不愿好好学习的小兔崽子。
天色渐晚,宫门落钥之前,卓思衡抄录完毕后带着书稿回家整理,自家宅邸门前已点起一盏淡黄蜡纸灯,春日入夜时分散发着暖融融的淡金色光亮。
他顾不上吃饭,只让柴六嫂给煮一碗面送至凉阁书房,便一头钻进书摘里,继续工作。
敲门声响,卓思衡以为是柴六嫂来送吃食,抬头却见是慧衡端着托盘送来一碗冒着腾腾热气的汤面。
“哥哥,先吃饭吧。”
慧衡撂下托盘,将面与小菜一一避开书稿摆好。
卓思衡见她头面齐整,穿戴也是年前做得簇新一套衣裙,便知她定然也是刚刚出门归来,寻常慧衡和慈衡在家穿着都是简素的旧衣衫,只有出门时才略微打扮,想必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才回来就找他,于是笑着说道:“有事的话和哥哥说说,这点时间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