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5/7页)
但那毕竟是皇帝,两人也不好说些什么。
他们不敢说,但刘子岳心底对皇帝可没什么敬畏之情,他讥诮地勾起唇:“这如意算盘打得可真响啊!”
“殿下,让小人出面拒绝他们吧。”池正业站出来道。
刘子岳瞥了他一眼:“拒绝什么?生怕别人没抓住你的小辫子啊。回去好好写一封奏折去哭诉,先说现在春耕时节,庄稼才种下,没那么多粮食,向皇帝诉诉苦,然后表示能为国效力,为朝廷办事,乃是刘记的荣幸,会想办法凑齐一批粮食送去襄州,以解燃眉之急,余下的一批,等秋收后,市面上的粮多了起来,再凑齐送过去。”
池正业不敢相信,又有些不甘心:“殿下,真的要送吗?”
“送给自己人吃的,有什么不能送的?”刘子岳反问,顿了下,又补充道,“走陆路,不要经过江南。”
现在江南可是晋王的地盘,这粮食送到了江南,还不知道会落入谁的手里呢!而且这事本来就是晋王的人搞出来的,分明是想针对刘记。
黎丞听到这里,搓着手说:“殿下,臣却觉得,粮食可送,而且一定要送到江南!”
刘子岳抬眉,狐疑地看着他:“黎大人,此话怎讲?”
这一刻,黎丞脸上的笑容颇有些像公孙夏算计人的时候:“殿下,咱们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当初晋王他们不是送过残破的兵器过来吗?咱们这次也可偷梁换柱。”
池正业震惊地看着他:“这……这要是被发现,刘记就完了。”
黎丞冷静得很:“池管事,完不了,粮食不比兵器,都是装在箱子里的,能一个个开箱验货。粮食可不一样,都是装麻袋里的,而且数量比当时的兵器多多了,一百斤一袋,那也得一千袋,在中间做些手脚,他们不可能每一袋都打开验货,况且,验货也顶多就看看上面就完了,咱们在下面装沙子,上面装粮食,只要不整一麻袋都倒出来,他们肯定不会发现的。”
池正业认真思考这个可行性,还真的可以试试。但这万一要是被当场拆穿,麻烦也很大。
他犹豫不决,看向刘子岳。
刘子岳却觉得这主意不错。
虽说这批粮食可以送去给黄思严他们吃,也不算便宜了外人。但黄思严他们现在可是在为朝廷打仗,镇守襄州,朝廷提供粮食是理所应当的事,可延平帝听了别人的挑拨,却想来白拿刘记的粮,哪有这个道理。
这笔粮食真白白出了,他心里也不痛快。
黎丞这个主意倒是可以治一治晋王。晋王不是想要粮吗?等粮食到了他手里,朝廷不拨这笔粮食了,他倒要看看,晋王拿什么去填补这个缺口,养江南驻军。
若是驻军缺粮,那就有好戏看了。
他抬头看向黎丞,笑道:“黎大人学坏了啊,不过这主意我喜欢。”
当初刚认识黎丞的时候,多正直多规矩的一小老头啊,啧啧,也不知道是公孙夏还是于子林把他带坏的。
黎丞憨厚地笑了笑:“大人说笑了,臣也不过是不想看到咱们辛辛苦苦囤的粮就这么白送了人。”
刘子岳对池正业说:“就按黎大人说的办,最外面的,多装些粮,到中间,一个袋子里底下七十斤装沙子,上面三十斤装粮食,派人去码头,交接了就赶紧回来,不要在码头停留。最好赶在雨天或是刚下过雨再靠岸,这样对方就不会有太多的时间验粮。”
人在匆忙急躁之下,往往容易犯错。
尤其是粮食受不得潮,赶上不好的天气,估计就粗粗验一下就完了,不可能详详细细地将每一袋都打开验证,码头边也没那么合适的地方。
池正业见他们将方方面面都想到了,顿时也来了点信心,用力点头道:“是,殿下,小人这就去办。”
刘子岳拍了拍他的肩:“池管事不用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这事即便败露也没关系的,到时候我下令抄了刘记,罚没了刘记的所有财产,将刘记的人通通流放八百里,若朝廷还不依不饶,那直接撕破脸就是。”
这得庆幸刘记商行的主要经商范围在南越和南洋,全是朝廷管不到的地方。怎么罚,罚了没有,还不是他说了算。
真闹翻了,也能绝了延平帝空手套白狼这种事,免得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将算盘打到刘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