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5/7页)
主意是个好主意,可晋王并不想采纳。
“不,再晚一些通知杨卓,人赃俱获、救驾大功哪有太子不仁不义,逼供谋反,弑父杀弟来得有意思!”晋王脸上笑意盎然,但说出口的话却让人胆寒不已。
饶是傅康年也被吓了一跳,张了张嘴,久久发不出声音。
晋王扭头看他,语气颇无奈:“舅舅,我不想再等了,我也不想步上太子的后尘。”
就算他救了驾又怎么样?
父皇感念他的同时依旧会防备他的,说不定没了太子后,对他的防备会更甚。
再过几年,他都要到不惑之年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还有几个十年二十年?他不想像太子一样,整日都活在不安中,恐惧中,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借这个机会登上那个位置。
傅康年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用力点头:“殿下说得是,那咱们还要通知杨卓吗?”
“当然要,你让人盯着,看看庄敬生在哪个门布置的人手最少,到时候安排一些人在那接应,我们想办法冲出去,再带杨卓回来救驾。”短短几息时间,晋王脑海里已经想好了对策。
而且他还决定了,可以动用一批宫里的暗桩,关键时刻,让这些人假扮太子的人对延平帝下手,不管成不成,都栽到太子头上。
两人商量好,开始暗暗行动起来。
表面平和的京城,实则暗潮涌动。
连陈怀义都隐隐察觉到了不对劲儿。
这天,下朝出宫后,吏部尚书吴志叫住了陈怀义:“陈大人,听闻您有一册前朝许大家的字帖,可否借我观摩一二?”
吴志好书法那是朝中出了名的。
陈怀义一口答应:“当然可以,若是吴大人不忙,可以去我府上瞧瞧,我还有几册别的字帖,兴许你会喜欢。”
吴志一脸惊喜,当即就走不动路了:“恭敬不如从命,陈大人,那就多谢了。”
他经常干这种事,为了字帖几乎都光顾过大半朝臣和宗亲的家了,大臣们也见怪不怪,露出无奈的笑容,纷纷感叹吴志这个书痴终于将爪子伸向了陈怀义。
陈怀义客客气气地将其领进了书房,关上门,两人却没讨论字帖。
吴志垮下脸,一脸恐慌地说:“陈大人,我最近得到了一个小道消息,最近京城恐怕要出事。”
陈怀义不解地看着他:“吴大人,何出此言?你有话直说,别卖关子了!”
吴志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小纸递给了陈怀义:“你看吧,昨日不知是谁送到我府上的。”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中秋宴别去!
字体有些歪歪斜斜的,而且没什么风骨,应是才习字没多久或是粗通笔墨的人所写,肯定不是朝堂上的大臣,倒像是某个衙门的小吏或是武将。
陈怀义将字条还给了他:“你有什么线索吗?”
吴志摇头,他哪知道啊。他这人与人为善,能帮人就帮人一把,这些年被他放过或是拉过一把的官员小吏不知凡几,谁知道是谁给他送的这张字条。
而且也不一定是来报恩的,说不定是恶作剧。
“恶作剧?”陈怀义不赞同,“这种恶作剧对你有什么影响?”
完全没必要,吴志这吏部尚书的位置稳稳的,皇帝信任,下面的官员也服气。他即便找个借口,中秋节不进宫,延平帝也不会说什么。
吴志按着右眼皮,无奈地说:“这两天我这右眼皮一直跳个不停,该不会真的要出大事吧?中秋宴,不会是我想的那样吧?”
“是与不是,查一查就知道了。我去探探傅康年的口风,他最得晋王信任,晋王的消息极广,说不定知道些什么,你也查一查,过两日,你来还字帖,咱们再交换信息。”陈怀义快速道。
吴志点头答应。
陈怀义取了字帖,装进匣子里交给吴志,吴志便走了。前前后后不到一刻钟,倒真像只是来借字帖的。
等他走后,陈怀义又刻意等了一两个时辰,拖到下午才去见傅康年。
傅康年这几天忙得晕头转向,眼睛里都有些血丝,看到陈怀义,他笑道:“陈大人今儿怎么来了?”
陈怀义让人将礼物送上,笑道:“这不是马上快中秋节了吗?中秋节那天,宫里要举行宴会,大家都要进宫,怕是没空来大人府上拜访了,因此我提前几日过来,同时询问一下大人,今年中秋咱们要聚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