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3/7页)

“这样啊。”郭富一双饱经沧桑的眼睛盯在刘记上,思绪飘得很远。

刘记大肆收购粮食,但却没运走贩卖赚钱,而是在并州建了仓库,将粮食囤积在此,一囤就是两三年,一个仓库不够就建两个。

这可不像是单纯做买卖的。

毕竟商人重利,购买这么多粮食,若是不及时运出去高价卖掉,一直放在自己手里,仓储成本不低,而且等新粮出来后,陈粮的价格会缩水,这意味着,前年囤积的粮食,只怕他们要亏本。

去年囤积的粮食现在还没卖,再过几个月,新粮出现,这批陈粮的价格也会跟着缩水。而且时日一久,粮食也可能发霉坏掉,损失还是算自己的。

刘记这样不断地屯粮,却又不卖,明显是在做亏本的买卖,他们图什么?

不是为钱,屯这么多粮食,倒更像是在做战前准备!

这个答案一出,郭富自己都骇了一大跳。

但根据他在户部做事多年的经验,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别的目的。

“老爷,老爷……”管家见他的眉头突然拧紧,神色严肃了许多,连忙问道,“可是这个刘记有什么异常?需要小人派人去查吗?”

郭富犹豫了片刻,否决了这个提议:“不用,我都已经告老还乡了,如今不过一介平民,管这些作甚?”

话是这样说,但他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事,连晚上睡觉都在想这事。

这里面明显不对,但要说穆庆在谋什么私利那也不像。因为买粮的钱都一分不少地给了百姓,而且还特意让百姓留足了余粮,也不像是要哄抬当地粮价牟取暴利的样子。

他由穆庆联想到公孙夏。

公孙夏来南越好几年了。当初是陛下一时生气,将他发配到南越的,陛下早就后悔了,后来千里迢迢赏了公孙夏好几次东西,公孙夏但凡想回去,只要上封奏折就行了。

但他为何一直窝在高州不肯走?

还有于子林,在南越已经十来年了,吏部的考核都不错,陈怀义如今圣眷正隆,又投效了晋王一派,于子林想回京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可他为何还是不动,十年如一日地守着连州?

这背后定然隐藏着什么秘密。

他这次去连州、高州应该就能知道了。公孙夏叫他去,应该也是想告诉他这个秘密。

想通这点,郭富心里虽然跟猫爪子挠过一样,好奇得很,但他沉得住气,面上一点都不显,只叫人准备出发的行李,然后慢悠悠地等着穆庆的消息。

五日后,穆庆那边派人送来信息,说是府衙的事都已安排妥当,询问郭富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郭富当即让人回话,约定好日期。

两日后,二人带了十余名随从,两辆马车,从并州出发,前往连州和高州。

三天后,队伍先抵达了封州,他们在封州休整,顺带补充路上的补给。

穆庆提议:“郭大人,封州这边的风景很不错,有一座名山,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山上百花齐放,很是漂亮,不若咱们去游玩一两日。正巧,封州知府徐大人乃是我家恩师的同窗,也是下官的长辈,路过此地,身为晚辈,下官也需去拜访他。”

郭富记忆力很好,仔细想了一会儿说:“你说的是原松州知府徐云川吧?”

“没错,郭大人真是好记性。”穆庆赞道。

郭富摆摆手:“不是我记性好,实在是徐大人刚直的印象太深刻了。”

他为官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在朝堂上看到一个地方官员敢状告皇后之子。相信,当时在朝堂上的人都记住了徐云川这个名字。

穆庆笑了笑,热情地邀请他:“大人若是得了闲,可与下官一同前去。”

“好啊。”郭富一口答应,他也很想结识结识这位正直为民请命的徐云川。

两人商量好,回去穆庆就让人给徐云川递了一封帖子。

不料第二日,他们还没出发,徐云川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双方见过礼,穆庆身为晚辈连忙歉疚地说:“怎敢劳烦徐大人亲自登门,晚辈委实惭愧。”

徐云川摆手:“都是自己人,何须如此见外。这位便是郭大人吧,下官封州知府徐云川见过郭大人。”

郭富连忙扶着他:“徐大人使不得,如今我不过一田舍翁,哪里当得起大人如此大礼,真要行礼,也该是我向二位行礼才是。不过我与公孙交情不错,你们是他的同窗和学生,都是自己人,咱们就不讲那些虚礼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