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6页)
两个盐场建成后,最显著的变化便是南越本地人不用再吃外地运来的盐了,盐商们都拿着盐引去两个盐场拿盐。
少了繁杂的运输环节,广州食盐的价格降到了三十多文钱一斤,而且食盐的品质更好了,白如雪,简直是物美价廉。
很快本土的食盐便取代了外地运来的食盐。
到十月,本地市面上已经很难觅到外地食盐的踪迹。
同时,两大盐场的产量也开始翻倍,到十一月,一个月的产量已经逼近二十万斤的大关,所出产的食盐不止能够供应南越本地百姓所需,逐渐还有多余的能够卖到外地。
这一年朝廷多发了百张盐引,不少盐场都排起了长队,要等许久才有货,如今听说南越有现成的食盐,而且质量非常好,于是商人们干脆拿着盐引到南越采购食盐。
刘记商行和山岳商行,开始对外售卖食盐,两大盐场继续扩大产量,渐渐地成为了刘子岳手里一只下蛋的金鸡,成为继白糖和棉布之后,刘记商行最重要的一项收入来源。
预计到明年就能将投进去的四十万两银子赚回来。
盐场步上正规后,新一年的白糖也出产了不少。
黄思严做好了准备,去大景各地采购了各种广受外商喜爱物资,加上兴泰生产的白糖、棉布装了满满一大艘船的货物,准备南下干票大的。
这次他仍旧是与苗掌柜一起南下,两只船队商量好,一同出发,等到了南洋再分开,走不同的路线,这样在路上彼此之间有个照应。
只是他们还没出发,就有一队番邦商人仓皇逃到广州,向官府报了案,说在海上遇到了一群海盗,所携带的货物被洗劫一空,还有不少船员被杀。
剩下的几人看情况不对,赶紧放下一艘小船逃走。但这群人在海上不走运,遇到了巨浪,小船被打翻,最后还是几个出海捕捞的渔民救了他们才捡回了一条命。
黎丞身为广州知府,接了报案,但对此事却没有好办法。
因为沿海一直有海盗,只是比较稀少,来无影去无踪的,抢完就跑,他们一般也不敢抢劫大的船队,只敢打劫落单的小船,因此并没有在本地掀起太大的风浪。
像这次这样残暴地对来往船只下手,还是第一遭,官府没有水师,黎丞也不过只是一个知府,他能做的便是将这件事上报朝廷,请朝廷处置。
可朝廷现在还陷在江南暴动这个泥淖里,哪抽得出力气清剿一群乌合之众的海盗,所以奏折递上去后就没了下文。
刘子岳知道这事后有些忧心,特意叫来了黄思严叮嘱了一番:“你们这次南下留心些,若是情况不对就赶紧逃,人比货要紧。”
黄思严不是很在意:“公子,大海茫茫,咱们未必会碰到海盗。再说,我们两艘船有一百多人,还带了些武器,海盗也挑软柿子捏,未必敢朝我们动手,您就放心吧。”
这话也有道理,大海那么宽,又没个坐标,没点运气很难碰上。黄思严他们遇到海盗的概率极小,而且人也不可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担心遇到海盗就不做海上贸易了。
“话是如此,你们还是小心些,趁着还没走,让龙天禄将船只检查一遍,再看看哪里需要加固的,一块儿弄好。”刘子岳叮嘱他。
黄思严嘿嘿笑:“好的,公子,那小的这就去找龙天禄。你放心,咱们去了多少人,就一定带多少人回来。”
他将船体加固了一群,又准备了几条逃生用的小船有备无患,这才带着人出发了。
黄思严走后,接下来一段时间,海上频频传来商船遇袭被打劫的消息。不止是从南洋来的,甚至扩散到了北上的船只,都可能遭遇袭击。
很明显,广州这一带的海盗比以前猖獗多了,而且海盗的队伍明显扩大了不少。
刘子岳觉得很奇怪,找了黎丞询问才得知,其实前些年也有海盗打劫的事,只是不如今年频繁。不知为何,最近几个月海盗活动特别猖獗。
面对这种情况,黎丞也很着急,可广州没有水师,他也无能为力,只能一次次地向朝廷上书,奏明此事,请朝廷派人来剿除海盗。
但不知是不是天不佑大景,去年的大旱竟然延续到了今年。从去年夏天到今年冬季,快一年半的时间,江南就下过三场比较大的雨,然后便是持续长达数月的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