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6/7页)

刘子岳听得厌烦,上楼回了房,坐在房间里,想起这事心里还是堵得慌,才几岁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有什么罪呢?

他没看见就算了,看到了还是什么都不做,他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刘子岳叫来黄思严:“你出去打听打听谭家的事。”

下午,黄思严就回来了:“公子,有个书生跟那谭秀才不合,两人经常闹矛盾,谭秀才酒后失言,说什么天子无……德,被那书生告到了知府衙门。小的打听过,松州知府大人量刑一直比较松,除非出了人命官司,不然他一般不会判死刑,估计会留谭家一条命,将他们流放吧。”

刘子岳听完这话后,并没有多高兴。

大景朝的流放之刑对官员贵族来说还好,有不少优待,像他,还有陈怀义,能带护卫随从忠仆,路上不会吃什么苦头,到了流放之地虽然环境艰苦,但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会太艰难。

可换成平民百姓就不一样了,官府会派人一路押送到边疆,光是徒步走几千里就很磨人,期间还三餐不济,不少身体差的死在了流放途中。

而且这么远的距离,差役要一路随行,非常艰苦,没遇到城镇,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路上难免将气撒到这些流放之人的身上。好些的打几棍子就完事了,要是遇到那种心术不正的,流放的人被奸污、被打死都找不到地方说理去。

而且这些流放的罪人到了边疆也是被派去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从事重体力劳动,那些身体不够强壮的很难撑过这一关又一关。

不过,南越也是流放之地呀。

反正是流放,将这些人流放到南越不就好了?

兴泰正好缺人,准确地说,整个南越都非常缺人,若是能将这些人平平安安地弄过去,既能救他们一命,又能给南越当地增加人口和劳动力,简直是双赢的事。

但这事绕不开松州知府,必须得他点头才行。

刘子岳灵机一动,站了起来,对黄思严说:“出去打听打听松州知府的喜好,按照其喜好准备一份厚礼,明日我去拜访他。”

黄思严准备了一副名画。

刘子岳第二天上午去了知府衙门,拜访松州知府。

等了一个多时辰,松州知府才有空见他。

松州知府三十余岁的样子,留着八字胡,面容冷峻,不苟言笑,颇有威严,让刘子岳想起了高中时候的教导主任。

他简单行了一礼。

松州知府面无表情地说:“刘七是吧?找本官有事?”

刘子岳笑着说:“知府大人,是这样的,草民来自广州,做些小买卖,听说松州府偶尔会流放犯人去南越,小人的船每次都是空着回去,左右也没载什么东西,不若让差爷们坐小人的船,也可快一些,节省差爷们的时间。”

说罢,又让黄思严呈上了礼物:“小小薄礼,不成敬意,大人请笑纳。”

松州知府眉头皱了起来,打量着刘子岳,过了一会儿,忽地开口:“你是为了谭家人而来?”

最近要流放的就只有谭家人。

刘子岳大大方方地承认道:“知府大人神机妙算,草民昨日去池家办事,无意中看到了谭家人,队伍里还有几个不足十岁的孩子,草民动了恻隐之心。大人有罪,稚子何其无辜,还请大人怜悯!”

松州知府看了一眼他送来的画,这幅画都得好几百两银子。这些钱就是买十六岁左右的妙龄少女都能买二三十个,买下谭家人更是不在话下。

若是贪图这些人口,他完全可以拿这笔银子去找人牙子买,还有卖身契,没这么多限制,而且能够挑选青壮年。

这样想来,这个少年单纯只是怜悯谭家的孩子。

除了大奸大恶之徒,人都有恻隐之心,对不知事的孩子更是容易心生怜悯,松州知府也是人,家里也有父母妻儿,面对谭家白发苍苍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他也会心生同情。

职责所在,他不可能放了谭家人,但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对方一定的照顾和宽待。

轻咳一声,松州知府义正言辞地说:“刘公子好心,我们就却之不恭了,本官代府衙的差役多谢公子的好意,就劳烦刘公子载他们一程。”

刘子岳高兴极了:“应该的,草民的船每年都会来往松州好几趟,若是还有差爷需要去南越公干的,尽管坐草民的船。以后每次到了松州府,草民都派人来向知府大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