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今生051(第3/5页)

结果两日后平西大军要入西域王都,做最后交涉、善后。

卫琛却突然提出,他要先行一步,赶回帝京。

卫贤作为卫琛的兄长,又是西征大军的将领,自然询问过卫琛缘由。

毕竟卫琛是军师,与他一样是军中核心人物。

不可擅离职守。

但卫琛去意已决,笃定京中一定出了什么事,无论如何也要提前赶回去。

不仅如此,卫琛此行暂且保密,临行前,嘱咐卫贤暂缓将捷报传回帝京。

所以五月中旬的战况,愣是推迟到六月下旬才飞鸽传书呈报给当今陛下。

七月初,此消息在帝京内传开。

所有人都以为,西征大军至少要九月底或十月中才能抵京。

却不想,七月初四这日,卫琛一行三人却出现在了乌山地界。

-

荀岸于次日接到卫琛抵京的消息。

来传话的是安王赵渊的人,一袭黑衣,绷着一张冷面。

承受了轩然大怒的男人的所有怒火。

荀岸黑着脸,扫落了案几上所有的茶具。

陶瓷茶盏,噼里啪啦碎了一地。

“一群废物!”男人声线凛冽,怒得脖颈青筋暴起。

负在身后的手紧握成拳,似要捏碎一切。

“公子息怒,那姓卫的是被抬进太尉府的。”

“虽没能一击毙命,却也重伤未醒,不见得能好好活下来。”

黑衣人冷静应对,冲男人拱手:“安王殿下说了,姓卫的便是再能耐,也不过一介臣子,只是别人手中一把利刃罢了。”

“公子的重心还是应当放在执刃之人身上才是。”

“何必在一个卫琛身上费尽心机。”

荀岸冷眼扫过去,黑衣人适时闭嘴,垂眼低头。

室内氛围似绷紧的弓弦。

荀岸便如一支羽箭,心中怒意蓄势待发。

但他终究还是忍下了。

只盼着卫琛最好重伤不治,老老实实死在太尉府内。

千万别误了他的喜事。

待黑衣人离去后,荀岸逐渐冷静下来。

他不禁沉思,卫琛怎会提前回京,还特意隐瞒行踪,悄然入京。

难道是经他的手,送去西域的飞鸽传书出了什么问题,露了马脚,所以才引起了卫琛的怀疑?

-

昭澜将卫琛送入太尉府后,宫里的太医第一时间赶到,为昏迷不醒的卫琛诊治。

他此番提前回京,虽未报备,却因带回了西域的降书,令皇帝十分开怀。

不仅不计较卫琛隐瞒行踪,暗中回朝的真相。

还下旨提了卫琛的官职,封为当朝丞相。

朝中百官对此尚有异议。

但支持卫琛封相的朝臣还是占了多数。

且此番卫琛与卫贤,确实功不可没。

不到两年便平定了西域之乱,带回了西域王的降书,还签订了西域质子入京的协议。

此番功绩,可保大延西境至少百年安定。

于国于民,皆是盖世功劳。

令他兄弟二人封侯拜相,也是理所当然。

何况卫琛的仕途一直坦荡顺利,在其位谋其事,从来都是有功无过。

实乃国之栋梁,本就前途不可限量。

他为人处世不仅比同龄人更沉稳妥帖,甚至连许多朝中老人也对其望尘莫及。

朝中支持者颇多。

于情于理,这丞相一位,也少不得要给出去。

皇帝也有自己的考量。

事先将卫琛封为丞相,也能先一步稳住卫家的臣心。

回头等卫贤率领大军回朝,再封他为候。

如此恩赏,想来收回兵权时,也更为容易些。

虽然卫家世代忠诚,但兵权如今握在卫贤手中,哪怕是当今陛下,也要顾忌三分。

行事自然需得稳妥一些,可不能在此节骨眼上出任何差错。

-

圣旨送到太尉府时,卫琛尚在昏迷之中。

在乌山镇的地界,他们受了埋伏。

三人马不停蹄的赶路,本就身心俱疲。

何曾想过会有人胆大包天,在帝京附近的乌山镇地界设伏。

又是夜黑风高之时,那群黑衣人藏于无边夜色里。

苏照和昭澜都没察觉到。

还是卫琛觉察出异样,险险在对方突袭之际反应过来。

但饶是如此,对方二三十余人,他们却只有三人。

终究是寡不敌众,重伤而逃。

卫琛更是为了保住苏照和昭澜,留下断后,为此身受重伤昏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