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第2/3页)

下次缺钱,下次再说,下次一定好好攒。

杨廷和见他这般态度,笑着说道:“得亏你们浙江人不能入户部,不然你能把国库给花光。”

文哥儿没听说过这个规定,追问杨廷和为啥不能入。

这又是一条洪武年间延续下来的规定,所有户部官员不得选用浙江、江西以及苏松人!

这些地方吧,当初要么被张士诚占据,要么被陈友谅占据,地方乡绅源源不断地给他们输血,以至于朱元璋打天下啃得最艰难的就是这江东与江西。

后来朱元璋正式登基了,便怒而给这些地方征收重赋,顺便下令表示这些地方的人不允许入户部为官!

本来到了洪武后期以及建文年间,这一禁令已经略有放松,结果朱棣“靖难”后为了表示自己才是正统,凡是他侄子建文帝改掉的玩意他都坚决恢复祖制。

这“国策”便延续了一百多年。

文哥儿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往事。

老朱可真是有仇必报啊!

记仇.jpg

幸亏户部从来都不是他的目标。

都聊到这事儿了,文哥儿顺势追问起杨廷和来:“那御史要有什么要求?”

他还是最惦记着怎么才能当巡按御史!

杨廷和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文哥儿被杨廷和看得心里毛毛的,忙追问道:“难道当御史的要求特别多?”

杨廷和笑道:“是挺多的,能力与品行便不说了,都是要都察院仔细考察的。单论这年龄,选的也是年富力强而稳重老成的,少说也得三十岁吧。”

文哥儿瞳孔一震。

三十岁!他还差二十一年!

见文哥儿一脸震惊,杨廷和娓娓说道:“还有一点就是,如果父兄任在京三品大臣的,不能当科道言事官。也就是说如果你爹和你兄长到时候已经是三品官了,你便不能去当御史了!”

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你说你本人是做决定的,又提拔家中子侄做监督的,想做什么事还不是你说了算?

当言官不再是朝廷与百姓的喉舌,而是深陷党争沦为博弈工具,那么他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杨廷和笑看着文哥儿:“何况你这六品的翰林修撰到时至少都已经改任两回了,光论品秩也没法再去当七品的监察御史吧?”

杨廷和这番话对文哥儿来说简直晴天霹雳。

简直等同于从各个角度否决了他转职御史的可能性!

梦想!

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惊闻此噩耗,文哥儿整个人都呆住了。

其实下场应试前他也知道考上状元后品秩会比巡按御史高,只是一进考场就肯定得尽力而为,总不可能在那种节骨眼上想办法控分吧?他也不是个控分高手啊,当时他都不知道自己能考成啥样来着!

后来授了官以后他便直接上岗了,想到自己少说也要在这个岗位上干个九年,他也就没有太早考虑未来给自己谋差遣的事。

现在听杨廷和这么一分析,他才猛地发现自己的御史之路基本算是断绝了。

毕竟他爹现在已经是五品官,再干个十几二十年,只要不犯大错的话怎么说都该混个三品了吧?

哪怕到时候他爹告老还乡退休养老去了,还有他哥这个准圣人在!

堂堂圣人王阳明怎么可能连三品官都混不到,不可能的!

可见他一点机会都没有啦!

到那时候,都察院门口一准会贴个条子:王小文禁止进入!

怎会如此!

不可思议!

很多人都注意到,平时活力充沛的文哥儿一整天都蔫答答的,看起来宛如受了什么重创。

王华察觉儿子不对头,找过去关心了几句,才知晓他是因为以后当不了御史而郁闷。

王华十分了解自家儿子的志向,见他这副模样便宽慰道:“不是还有提学官吗?”

他还给文哥儿分析了一下,说提学官一般由按察副使兼任,这官可不仅能管学政,还可以负责兵备、巡海、驿传、屯田等方方面面的事务,很能消耗他过分旺盛的精力以及满足他到处巡察的愿望。

不怕没活可干,只怕你不想干活!

文哥儿:?????

其实他也不是那么想干活。

经过亲爹的一番安慰,文哥儿心情稍微好转了一下。

因为早前对御史这条路线的失算,文哥儿很是警惕地询问王华:“这个按察副使什么的,没有御史那样的限制吧?比如您或者大哥当了三品官我就不能当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