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页)

在木架上瞧见已晾得半干的衣物时,她才松了口气。

随即心里又生出一股怪异的感觉——他竟然是把她那件小衣洗干净了才走的?

脸颊烧得慌,樊长玉搓了搓脸,赶在长宁回来前,从放干净衣物的笼箱里找出束带简单把胸脯束一束。

为了方便穿军中衣物,樊长玉通常都会束胸。

只不过今天有些吃痛,樊长玉绑束带时自己看了一眼,顶端都肿了,她抿紧了唇,想起昨夜到后边的混乱,半是羞半是恼,在心底默默把谢征给骂了一遍。

幸好已是入秋,樊长玉捡了件领子高些的袍子,把颈上的痕迹挡住。

但用饭时,赵大娘不知怎地,还是眼尖瞧见了,想到自己昨晚听到的动静,赵大娘问:“长玉,怎地从崇州回来后,就一直不见言正那孩子?”

樊长玉顿时一口饭噎到了喉咙里。

当初怕赵大娘她们担心,她同谢征分开的事也就没在赵大娘跟前提起过,对于自己和谢征的身份,她因不知从何说起,到眼下也还没同赵大娘夫妇挑明。

此刻只能戳着碗里的米粒含糊道:“他当初跟着大军去康城剿反贼余孽了,等后面大军进京,他应该就回来了。”

赵大娘的神色变得有些怪异,暗道那樊长玉这颈上的印子是怎么回事,只得旁敲侧击问:“你们没吵架吧?”

樊长玉一脸茫然:“没啊。”

看她这样,赵大娘愈发忧心忡忡,迟疑道:“你以后……是打算跟言正那孩子一人过还是……”

樊长玉曲解了赵大娘的意思,一脸坦荡道:“当然还得带着宁娘和大娘你们,您和大叔就是我半个亲人,我还能丢下你们不成?”

赵大娘急得一拍大腿:“谁问你这个,我是说,你不会学着那些一朝发达的负心汉,家里养几个,外边还养几个吧?”

在院子里扫地的谢五和陪长宁玩的谢七一听赵大娘这话,皆是一脸惊恐。

樊长玉这回是真噎着了,捶胸顿足一张脸险些憋成猪肝色。

“你这孩子,慢点吃,问你个话,怎么还噎着了……”赵大娘帮着抚背眼见没效果,赶紧又给樊长玉倒了一杯茶递过去。

一盏茶下肚,樊长玉总算是缓过气来了。

她不解地问:“大娘您胡说些什么呢?”

赵大娘扫了一眼院子里各自忙活又都竖着耳朵的谢五谢七,用手指了指脖子。

樊长玉赶紧用手拢了拢领口,自知是瞒不住了,却又因那些印子有些难为情,蔫头耷脑道:“昨晚是言正回来了。”

赵大娘顿时喜上眉梢,问:“人呢?”

樊长玉喝完杯子里茶水,说:“又走了。”

怕赵大娘继续追问,她放下茶杯往外走:“大娘你别瞎担心些有的没的,军中还有事,我先去军营了。”

其实最近军中也没什么事,樊长玉怕顶着一脖子的印子再被人瞧见了尴尬,索性去别院看俞浅浅母子。

谢征离开后的第三日,樊长玉从谢五口中得知,血衣骑的人抓到了李怀安,现已把人带了回来。

一想到贺敬元和卢城城外那些将士的死,樊长玉就恨得牙痒痒,恨不能当场质问李怀安。

她也的确去了。

在谢征的私牢里见到一身褴褛布衣,头发凌乱却神态平和坐在枯草间的李怀安时,樊长玉怎么也压不下心底升起的怒火,她冷声道:“卢城外遍地忠骨枉死,不知李大人这些日子里,寝食可安?”

李怀安睁开眼,看着牢外的她,神色间似有一瞬的痛苦和难堪,随即都变成了苦涩:“我若说一刻都不曾得过安宁,樊姑娘信吗?”

贺敬元立于卢城城楼上的亡躯,还有那随着自己出城却一个连着一个倒下的将士,都还在樊长玉眼前,她目光冷锐如刀:“这些话,李大人该留到真相大白那日,说与万千枉死的将士听!天下百姓都以为李家跟贺大人一样,都是好官,可视他们的性命如草芥的,也是你李家!”

李怀安依旧只是苦笑:“怀安一直羡慕樊姑娘的率性洒脱,爱憎分明,可人活在这世间,很多事,没法非黑即白,总有取舍。李家所做,当下或许是错了,但再过个十几载,也可能是给大胤带来一个盛世。”

樊长玉齿关咬紧,朝着大牢墙壁上重重挥了一拳。

坚硬的墙砖破裂,掉落一地石渣,李怀安的话音也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