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3页)

谢征周身萦绕着一股阴郁之气,闻言只抬眸道,“反贼余孽伏诛,自是皆大欢喜。”

这是认同了此乃随元淮尸首的意思。

有了谢征点头,何副将便松了口气。

至此,祸乱西北多时的反贼,就算是彻底清缴了。

他小心翼翼问:“那随元淮的妾室和独子……”

“押往京城,听候朝廷发落。”

何副将见谢征脸色实在是难看,询问道:“侯爷似乎并不高兴?”

谢征冷笑着反问:“唐将军数万大军围了崇州城,城内叛军是如何来的卢城?”

樊长玉和郑文常带兵来援时已说了叛军躲开崇州围剿的缘由,他如实告知后,谢征却冷笑了声,吩咐底下人:“把人带进来。”

被两名亲卫拖进来的是随元淮手底下的一名幕僚,哪怕被五花大绑着,见了谢征依旧叩头如捣蒜,求饶道:“侯爷,小人当真是被逼无奈才留在长信王府的,小人原只是想谋个生计,故去长信王府当了幕僚,长信王造反后,小人便想逃了,可长信王怕我等泄密,提出离府的人都被灭口了,小人这才没敢脱身。”

谢征身侧的一名亲卫喝问道:“随元淮能率叛军逃离崇州城,究竟是何缘由,从实招来!”

那名幕僚赶紧道:“是魏严与随元淮勾结!小人曾意外听随元淮和军师密谋过此事,魏严安插在军中的人会秘密帮他们出城。”

卢大义正是魏严举荐去军中的人。

一切证据似乎都指向了魏严勾结逆党。

何副将未料到卢城这场险些全军覆没的恶战竟是一场政斗,他眼都气红了,怒喝道:“混账!贺大人竟是耗死在了那群败类的阴谋里!”

他直接跪在了谢征跟前:“求侯爷进京后,替贺大人,替卢城战死的将士们,讨一个公道!”

谢征半张脸都隐匿在烛火的阴影中,答:“这桩血债,本侯会讨的。”

得了谢征这句话,何副将想到贺敬元的枉死,忍不住用袖子揩了揩泪。

谢征只说:“将军节哀。”

他目光落到覆着白布的尸首上,眼神冰寒彻骨。

死的不是随元淮。

但此后,世间不会再有“随元淮”这个人。

十七年前的锦州真相虽扑朔迷离,卢城这桩血案,却足以彻底扳倒魏党。

可真是因为这份证据太过完美,他又清楚随元淮真正的身份,才愈发怀疑这场血案背后的真相。

随元淮同自己一样跟魏严有仇,怎会和魏严合作?

这兴许又是一场跟十七年前的锦州惨案如出一辙的血案。

只是始作俑者清楚他也对魏严恨之入骨,才故意把证据送到他手中,让他去当砍下魏严头颅的那柄刀!

谢征指尖用力,生生捏断了太师椅一侧的木质扶手。

他此生最容不得的,便是这等拿万千将士的性命做政斗砝码的“计谋”!

-

唐培义率领的大军,戌时才至。

进城后得知卢城虽守住了,贺敬元却身死的消息,唐培义一个八尺男儿,直接“嗬”地一声悲哭出声,跪在刚设好的灵堂前自责道:“是末将无能,末将对不起大人,负了大人所托!”

何副将等一干其他曾在贺敬元手底下做过事的将领们纷纷劝唐培义节哀。

“唐将军,莫要自责,此事不怪你,是他魏严勾结反贼,其心可诛啊!”何副将悲恸之余,愤慨出言,将随元淮那名幕僚招供的事说与众人。

沙场出身的武将们最重血性,一听今日两轮苦战死了这么多弟兄,竟是遭奸人算计,无不痛骂出声,誓要讨伐魏严。

李怀安跟着大军来了卢城,在一片嘈杂的骂声里,他静静望着灵堂中央贺敬元的棺木,眼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一切都在朝着扳倒魏严的计谋进行,只是他忽觉心口沉得慌。

那棺木里躺着的,是一个好官,也是一个可敬的长者。

但是他死在了扳倒魏严的大计里。

他和家族选的这条路,是不是当真错了?

一名将军重重拍上他肩,李怀安侧身,只看到对方悲恸发红的一双眼:“李大人,您定要上书与陛下,替贺大人和卢城战死的将士们讨回公道。”

李怀安看着那双真挚又沉痛的眼睛,好一会儿才说出“分内之事,本该如此”几字。

问心有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