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5/6页)

“得嘞,回去写报告了。”董海在三人中文化水平要低些,不过这么些年报告还是写得得心应手了。

“你们什么时候出发啊?”顾天准看向一营长。

“过两天就走,我还得回去开个动员会。”

三个营会分连队分批次出发下乡走访,宣传实践双拥工作,帮助老百姓的生活生产。一营往昭城西面走,二营往东北,三营往东南。

顾天准写好报告给团长过目,确认没问题后跟许昌民交待了双拥工作的开展,不过这人倒是有些心不在焉。

“老许,人不舒服?”

“没有。”许昌民晃了晃脑袋,站直身子,努力回神。

“那你带先带一连的出发,后头我和吴峰带二连和三连的。”

“是,营长!”

*

125部队在院子里简单布置一遭倒也像模像样,十三名战士外加八公里外的大石村,三十来户村民也特意徒步过来看演出。

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是露天电影这些年也没放几场,每年就盼着昭城军区文工团的同志来演两场。

“我们这儿,放露天电影的都不愿意来。”院子里坐了几十人,头挨着头,肩并着肩,看着文工团的同志正在调试设备。

“上回我提了一斤白酒走了10公里想让电影放映员来我们这儿放场露天电影,人都不想来。”村民老黄双手比划了一个十,跟旁边人大吐苦水。

有机会学电影放映就不得了,周边村里这个职业吃香得很,这一块儿就只有旁边村子有个后生当上了电影放映员,哪个村想要看场电影得跟他赔个笑脸,再拎点吃的喝的,等人来了也得好好请人吃顿饭再散根烟。

就这,人还得挑挑拣拣。

“还是文工团的同志好啊,今儿是有好东西看了!”

“我记得去年有出戏那才叫精彩,我惦记了一年。”

下乡演出和文艺汇演不一样,文艺汇演是汇报演出,追求每个环节的完美,从化妆到服装到舞蹈演出的每个细节,都要面面俱到。

而下乡慰问演出重在和大家的互动,让大伙儿都有参与感。

因此文工团的队员们就穿着大家眼中最神圣的绿军装,在音乐声中开始了演出。

第一个节目《红星高照》,由六个舞蹈队演员完成,主要讲述了解放军战士的抗战故事。

不管是驻地战士还是村民们,都为解放军战士每一次击倒敌人而喝彩。常年在人际稀少的驻地,每日过着重复枯燥的生活,一年能看上一次这一样的演出,也让人回味无穷。

秦羽荞扮演的女兵正和敌人搏斗,舞蹈形式是蒙古舞,大气磅礴,配合上两人的踩点舞动,将解放军战士面临危机的紧张感代入到了台下每一个人心中。

“打他!打他!”台下有村民激动起来,看得入迷,手攥着拳头给台上的解放军战士鼓劲!

等看到秦羽荞成功击退敌人,并和战友将其击倒,台下掌声雷动,欢呼声一片。

“好!”

“打倒这群杀千刀!”

文工团在这里演出了两天,十二名队员挤在驻地部队提供的两间宿舍里,打的地铺。

晚上还能听见隔壁战士们在讨论下午的演出节目,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里条件比昭城艰苦太多,早上驻地战士去换班哨兵,每日一日三餐都是土豆,就连白菜也吃得少,战士们为了缓解吃饭压力,自己在后头开辟了一个菜园,可惜这里土壤条件不太好,最好种的就是土豆,容易种活,储存时间也长。

文工团战士们帮着他们松了松土,浇水,这次卡车里还捎带了一批蔬菜过来,战士们吃上了绿色蔬菜,狼吞虎咽起来。

文工团离开那天,十三名战士列队欢送,一次演出他们能惦记很久,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热烈欢送文工团战友。”十三名战士敬礼目送她们离开,直到绿皮卡车消失在视线里。

“咱们下一站去哪儿啊?”陈玉香问赵雪娟。

“继续往南边走。”出来半个月,赵雪娟在车上伸个懒腰,精神倒是不错,“我还是喜欢下乡演出,大家太热情了,比文艺汇演都让人开心。”

“我也是!”孟津津赞同她的话,“昨儿有个大娘还要给我塞鸡蛋呢,不过我可没要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记得的。”

“确实太热情了,走的时候都要塞东西。”秦羽荞想起演出结束那天村民的热情就有一股开心的烦恼,推拒了好一阵才让他们把东西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