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以老带新(第2/3页)

此话一出,对面的两人都睁大了眼睛。

韩世忠更是有些结巴地道:“您、您说是宣和那个……把宗亲押在辽东那……”

他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仿佛咬到了舌头,那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的懊恼神情,让他整个人都微微颤动起来。

赵士程凝视他们,微笑道:“不错,就是那个陈行舟。不然你们以为已经被抓去辽东的我,是怎么回来的?”

韩世忠不敢再开口,岳飞似乎想问什么,但在太子殿下似笑非笑的神情下,终是什么都没有问。

“所以,记住了,”赵士程悠然地品了一口有些冷掉的茶水,“他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

他其实还想和他们寒暄几句,但到底没有开口,而是任宗泽教训了手下几句官话——岳飞是个极聪明的人,这种人有自我逻辑,想得到他的真心效忠,就不能表现得太急切。

历史上,岳飞三次从军,前两次都是为了生活,第三次才是因为看着金人在中原肆虐,屠城无数北方尸横遍野,才真正明白保家卫国四字,是何等沉重。

他不可能为了诞生出一个名将,专门放金军南下,所以,岳飞只能在边境自己领悟了。

他相信自己不会失望。

只有真正的战场,才能磨砺出那位名留青史的名将,而不是养在这京城之中,当一名毫不起眼的禁军营头。

……

回家的路上,岳飞有些失神。

他一直在想辽国的事情,宣和之乱时,他参加过勤王军,对整个事情都是有所了解的。

现在回想,他才赫然发现,辽国大军南下时,不能说秋毫无犯,但确实是节制了治下,没有过多骚扰平民,只是抢掠了京城大户和国库宗室。

甚至都没有攻打东京城,是先帝的人私下开城门,放了辽人入城。

但先帝遇到这种大难后,不但没有重整武备,反而越加盘剥,不但杂税多了一倍不止,西城所收刮土地,甚至收刮到他们相州,然后,再想想那莫名其妙死在淮北的先帝和一从奸臣们……

岳飞一个踉跄,原来是被院子的门槛绊到了。

这个刚刚二十,未经风雨的年轻人,有限的人生被父亲教导得宽怀慈悲,又在韩家领会了忠孝仁义的儒家之学,虽然见识过世间险恶,但却还是没有见过大世面。

然后,他突然间就见到了这朝廷争斗,是何等险恶!那位太子英明聪慧,俊美无伦的外表下,又是何等的大恐怖。

越是深想,便越感觉到那如深渊黄泉一样的寒意。

进了屋,妻子点着明亮灯盏,在静好的岁月下缝制衣裙。

岳飞张了张口,原本想要带妻子一起去的打算,突然就全数放在心底。

那太危险了,还是留在京城吧。

……

人选好了,岳飞等人安顿好家眷,便很快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去辽东的大船。

他们会顺着运河到淮河,再从淮河口前去密州,换船去辽东,全程要三十多天。

每个月可以有一封家信,但信件一来一回,差不多要三个月。

离开时,知道爹爹又要走的小云儿在码头上哭得很惨,嗓子都哑了。

-

一路向北。

辽东,四月底时,已经开始准备春种了。

岳飞等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从密州乘海船至辽东。

一路都是水路,倒也不折腾,就是海浪甚大,很多人难受得紧。

好在,辽东这边安排了住处,饮食都不错,接待的种彦崇似乎有些舍不得走,每天都带着岳飞和韩世忠,认识辽东的大小官员,还有周围的巡逻路线。

此时冰雪已经大多融化,辽泽临海,并不缺水,所以,土地开始柔软翻浆时,大家便开始整地、蓄水,为插秧做准备了。

农闲之余,他们还要做操练。

并不会觉得耽误农时,因为每月这一天演练,是要给吃食的,参加的,每人能领到一升米,一勺油。

很多小孩儿会数着日子,等家人去,并且为自己不够高不能参加因此不能领到而失望。

对于征丁的事情,辽东百姓不但不拒绝,反而踊跃到让宋军惊叹。

“家中几口人……什么,就一个妹妹?捣什么乱,走开!”

“家中几……什么,弟弟没成年?走走走!”

“家……哦,有三个男丁,都成年了,户籍拿来我看看……拿不出来?回去带了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