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唱一和(第2/3页)
“朕听詹公公说摄政王昨日在垂拱殿案牍至丑时,一想起爱卿深夜还在为国事操劳,而朕却在呼呼大睡,朕心里愧疚得紧呐,恨不得亲自下厨烹上一盅参汤,好为爱卿补补亏空的身子。”
小皇帝一如既往油嘴滑舌,兴许是昨夜睡得不错,少年亮晶晶的大眼好似一汪清泉,水波荡漾,却又透出几分真诚。
陶临渊勾着薄唇,低眸看着少年露在龙袍外的纤纤玉指,语气微妙:
“陛下龙血凤髓,贤身贵体,自当远离庖厨,不过微臣昨夜整宿未眠,脑中确是有些发沉,不知稍后下了早朝,陛下可愿体恤微臣,亲手为微臣推拿头穴?”
金銮殿里的文武百官还在为刚刚皇城使宣告的消息议论纷纷,没有注意到金阶上交头接耳的君臣二人。
“自然...自然是可以。”
男子幽深不见底的漆色眸子过于魅惑,魏无晏一时不觉,便应下了声,等回过神来,不由懊悔自己定力不佳。
最终还是她先垂下眸子,躲开了男子灼灼目光。
“摄政王,纠察,弹劾官员原本是御史台之责,皇城司怎可越过御史台,直接将司农卿这等三品要职缉拿。况且,皇城司里的酷刑是出了名的凶恶残忍...若无御史台的官员在旁督查,韦誉的认罪书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沛国公出列上前,出言挑明百官心底的疑惑。
是啊,只一夜的功夫,堂堂正三品司农卿就沦为阶下囚,就算摄政王想要一手遮天,在大农司安插自己的党羽,也未免太张狂了一些。
面对咄咄逼人,义正严辞的沛国公,陶临渊唇角勾起讥讽的浅笑。
“皇城司昨夜在韦誉府中搜出贪污银款和一本账簿,账簿内记载着数年间他帮着篡改田契的官员姓名和受贿的文玩珍宝,诸位既然想要公开透明,那不妨将这些证据拿到大殿上给诸位过过眼?”
此言一出,殿中陷入一片沉默。
沛国公的脸上更是一阵红一阵青,他没想到韦誉这个家伙居然在私下里还记着他们的暗账。
居于上位的摄政王眉眼淡淡,男子不紧不慢旋转指上的羊脂玉扳指,冷声道:“诸位怎么都不吱声了?还是担忧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韦誉的账簿之中?”
魏无晏瞧见殿中那些世家大臣的脸色都不太好看,甚至有几人在摄政王迫人的气势下,身体开始隐隐打起了晃。
摄政王抬起手,皇城司使心领神会,立刻将一本账簿交给詹公公,詹公公又快步从旁阶走到摄政王座下,双手奉上账簿。
陶临渊翻动手中的账簿,眸光转冷,声音沉如磐石:
“你们还有脸嚷嚷将此事呈到御史台,真要是关上门清算起来,你们当中又有几人能清清白白站在这金銮殿上?要知昨夜陛下看到账簿上的名字,气得整宿未眠!”
听闻摄政王的话,百官纷纷看向面色红润的小皇帝。
在百官的注视下,魏无晏赶忙紧锁剑眉,怒其不争地看向殿下瞠目结舌的沛国公,一边叹气一边摇头。
“沛国公,既然你疑心本王有意插手大司农,不妨亲自上来看看这本账簿?”
殿下百官瞧得清楚,就在摄政王开口邀请沛国公上前查验账簿时,小皇帝盯着摄政王手中的账簿,少年那对水汪汪的大眼突然瞪得浑圆,显然是被账簿里的内容惊到了。
沛国公同样捕捉到小皇帝脸上微妙的表情,回忆起他曾给韦誉府中送去的那些金银珠宝,额上不由冒出一层冷汗。
“下官...并没有质疑摄政王的意思..”
陶临渊俯视殿下卑躬屈膝的群臣,眸光犀利,语调亦如寒冰般瘆人:“诸位呢?”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殿下群臣将头甩得如拨浪鼓一般,有几位惯会见风使舵的臣子更是纷纷扬言像韦誉这种中饱私囊的害群之马,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理应直接问斩。
多亏了摄政王洞若观火,明察秋毫,才能及时将韦誉这条国之蛀虫拔出...
陶临渊抬手打断殿下慷慨激昂的臣子,淡淡道:
“韦誉巧借职务之便,私下将农田篡改为桑田,长达十余年却不曾被户部察觉,足见大魏如今的税法还有不少疏漏,亦是时候查缺补漏,推行新的税法。”
沛国公心里咯噔一下,猛地抬起头看向高殿上运筹帷幄的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