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27章 番外之读书记(第2/3页)

四爷浏览了小记一遍,被闺女的所作所为感动到不行。

傅文看着远处钮祜禄承邑低头同静仪小声讨论问题,郁闷到不行。

这要是一般二般的人,早就被他请出去了。可这人是熹贵妃娘娘的侄儿,静仪自幼便认识的小伙伴。

况且这人也不是对静仪有什么非分之想,对静仪也是单纯的喜欢和崇拜。但即便如此,每次看到这种情境,傅文都会从胸腔里面生出难以名状的难受,甚至会有很强烈的**,想跟钮祜禄承邑比划一下功夫。

四爷感受到了傅文的哀怨气场,也看到了靠墙那边跟静仪说话的钮祜禄承邑。

熹贵妃家的小伙子长大了,脸生得很是不赖,一双桃花眼泛着点点笑意,温柔地低头跟静仪说着什么。

四爷道:“承邑都长得这么高了,朕记得他从前时候就跟弘历和静儿玩得好。静儿也是调皮,当初教了承邑几招功夫,就逼着人家喊她师傅,承邑那时候老实,静仪说什么就是什么,当即就认了师傅,还磕了个头……这一晃都过去十几年了。”

四爷说完这话,很明显地感知到身边女婿更冷了一下。

四爷对着傅文安慰道:“静儿和弘历年龄相仿,关系一向是好。承邑是弘历的舅家表弟,静儿也把他亲弟弟待。朕教出来的女儿,必当是像朕一样,一身正气的,你莫要担心。”

傅文想想四爷的三宫六院几十个嫔妃,突然就感觉更郁闷了。

= =

四爷这次出来收获颇丰,带着女儿为他写的小记回了九州清晏。

四爷也知道,自己处理起政务来不比先帝宽和,大臣们对于他的评价大抵都是偏严苛一挂。

静儿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这本书册中写得明明白白。

静仪并没有像其他为他写传记的人一般,为他歌功颂德,只懂堆砌辞藻。她只是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而平和的叙事方法,将他的生平以及她对他这个阿玛的了解和看待一一道来。

比起外头人写得那些传记来,四爷也觉得,静仪笔下的他,更是真实的他,也更是他所喜欢的他。

那么其他几个孩子又是怎么看自己的呢?

四爷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一下的话题。

一个时辰后,弘时、弘历和弘昼都被召到了九州清晏内。

四爷对着几个儿子发问:“你们都觉得,朕是一个怎样的人?”

面对着四爷的提问,弘时三人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又不好不答。

弘时年纪最大,按着次序就该他先来。

弘时只得上前一步,对着四爷小心道:“儿臣以为,阿玛是个慈祥的父亲。”

弘历道:“儿臣以为,阿玛是个圣明的君主。”

弘昼有些郁闷,他想好的词都被两个哥哥给说了,只得含糊道:“儿臣以为,阿玛是个好人。”

四爷:“就这些?”

弘时&弘历&弘昼:……,不然呢?

四爷叹气:“算了,朕就知道,问你们都是白问,你们都先回去罢。”

所以说,儿子什么的都不靠谱儿,还是闺女最贴心!

阿玛微服私访出宫后,不仅驾临了自己经营的书斋,还肯定了她的事业,表扬了她的文笔。

静仪觉得很兴奋,回府之后一直叽里呱啦对着傅文说个不停,却发现对方没有给自己多少回应。

静仪戳戳傅文:“你这是怎么啦?心情不好吗?”

傅文有些别扭道:“你今天跟承邑都聊什么了?”

静仪道:“在聊治水的事情。那次跟着弘时出门,在河南耳濡目染听了不少。熹母妃对我那么好,弘历也一直对我照顾有加,我想着承邑这就要出门了,便多嘱咐了他几句,不得不说,这小子这几年也是越来越上道了。”

傅文“哦”了一声,想起钮祜禄诚意桃花眼中泛起的笑意,再度对静仪开口道:“那你有没有觉得承邑有什么不妥?”

有什么不妥吗?

静仪低下头,认真回想了一下。

“有的。他今天那衣服配色实在太难看了,我看着都有些伤眼,也不知道是哪个丫头给他配的。”

这小伙子脑子倒是挺灵光,没想到审美竟然这么差,白瞎了那张俏脸了。怪不得年纪这么大了,连个媳妇都没娶上。

静仪蓦地想起,傅文也有一件同样配色的衣裳,可傅文穿上衣裳那叫一个器宇轩昂、玉树临风,跟钮祜禄承邑完全不是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