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4/5页)
“重新算,算他一年有多少薪水,买衣服又有多少钱。”
按民国时期教师的收入,以及找个冷库穿衣服进去试效果,来回折腾几遍才能明白哪里有问题。
服装师瞠目结舌地看着几个编剧边翻论文边算数,算到后面编剧仰天长叹:“这根本就没有钱做新衣服啊!!!”
“一小半是新做的袄子,还有大半是拿老辈的衣服改成合身的。”苏沉琢磨了许久,得出症结所在:“我明白了,这衣服太干净了。”
“以前的衣服,很多都被浆过。”
服装师是做仙侠风戏袍出身,听到这个词愣了一下:“什么叫浆?”
编剧之一长长噢了一声,从一摞资料里翻出来旧照片,给他们看:“你们看,以前的衣服直板挺挺的,是用淀粉或者大米水煮过。”
现代审美里,衣服要妥帖顺滑,仅有西服一类的样式里,要注意肩腰等处的笔直线条。
但旧时的大褂都被浆洗过,会显得格外的……硬邦邦。
淀粉水浸透衣物以后,白色更白,枣红更艳,晒干后衣物会变直变脆,质感和如今很是不同。
大伙儿商量了一通,临时找食堂的老师傅借锅。
老师傅正在炸油饼呢,听见这话有点摸不着头脑。
“你们要我的锅炉?用来煮衣服??”
几个编剧还在细碎嘀咕:“是拿淀粉水煮好一点,还是拿淘米水煮?”
“男主家里穷,买不起淀粉的。”
“那效果就得要浆了又没有完全浆?”
苏沉站在旁边看,一面好奇围观米水煮衣服的全过程,一面在回想蒋麓刚才的话。
演员饿了才知道,编剧饱着写的台词哪里不对。
他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未必能演好一个穷教师。
“蒋麓。”
“昂?”
“我想找个地方支教,不带钱去呆几个月。”
蒋麓怔了下,果断道:“我带上两个编剧,陪你一起。”
几个编剧刚才还乐呵呵地围在大锅炉旁边煮衣服,一听见这话,脸色煞白。
“去乡下?”
“去山里??”
蒋导!!变形计就算了吧!!
蒋麓回头瞧他们一眼,轻描淡写道:“就两个名额,工资翻三倍,有人来吗?”
“我义不容辞!!”
“蒋导看看我!!我荒野求生一级棒!!”
故事并不发生在农村。
他们找了个西南省区的偏远县城,和联系人定好,每人每月的配额降到几百块钱。
虽然如今已经到2016年了,乍一看国内到处都信号通达、生活方便,但仔细一找,还是能寻到连快递都只有EMS的地方。
潜樟县没有外卖,没有太多娱乐,甚至连天气都被附近的重工业污染过,即便是中午十二点,天空也依旧弥漫着一种暗暗的青灰色。
别说长住数月,哪怕是只呆上几天,也能感觉到那种凝滞的气息。
世界的飞速变化,在这里都被悉数隔绝。
这里没有电影院、百货大楼、游乐场之类的地方,街机厅还维持着九十年代的样子,人们更热衷于去麻将馆玩个痛快。
街道宽度很窄,来往的车辆夹杂着面包车和三轮机动车,甚至偶尔也能看到老农驱赶着牛车经过。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四人找了个小宾馆住下,单是看见浴室里红褐色的斑驳锈垢,以及房间里泛着霉斑的薄薄床单,已经有本能想跑的冲动。
——真的要做到这个地步吗。
——要不呆一个星期算了?
蒋麓放下行李时,惊动墙角的蜘蛛,脑袋上冒出叹号。
“以前的房子,是不是都有虫子?”
“多多少少都会有,”苏沉整理着个人物品:“所以布景里记得弄一些蜘蛛网之类的。”
“我现在记上。”
按理说,想要去中学教书,一定得有教师资格证之类的东西。
但他们辗转着一打听,现在但凡家境好些的都搬去好县城里读书去了,小县城里师资短缺,教师们都习惯了身兼数职,同时要管好几个班的学生。
蒋麓托人帮忙联系沟通,一听说他们几个是名牌大学来支教的,而且自费生活出行,不要工资,校长很快就答应了。
两个编剧决定教语文英语,他们两则负责教数学和理科。
当下正是冷的时候,一月里寒风呼啸,又湿又冷,熬得人晚上根本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