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3页)
古代文人还养望呢!虽然这些人都不是读书人,圈子不同,但是能去县城的,有牛车的在农村,已经是比较富裕的,有想法的。
谢老三一路聊的人家就是这样的,这家人是在板桥镇隔壁镇桥头镇的人。
桥头镇是一个大镇,之前谢继宁读书就是在桥头的郭童生家里,板桥没私塾。
这汉子住在桥头镇,姓王,叫王来福乃是桥头大姓王家的人,家里亲兄弟五个,堂兄弟数十人,一起成立了一个商队,长期往返于周边的几个镇和县城。
在县城都有据点,生意不错,冬至都不得闲,王来福长久的做生意,更得了一双利眼。
见谢老三吹牛,他就打量着谢继宁,只见谢继宁方才年方八九岁的样子,斯斯文文的,唇红齿白,穿着厚重的衣服,但是却显露稳重模样来,见自己打量,眼神并不回避,落落大方的。
王来福出来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小孩,这一刻他认同了谢老三的话,这个小孩未来是会有出息的。
想到此处,王来福拿出从车上拿出几个鸡蛋,分给谢继宁,谢继宁想着,鸡蛋,应该是安全的,就接过了,然后把自家的酱菜拿出来分了,就自己安静的坐在一边思考,
王来福见此心中又感叹了一回,落落大方,有来有往,长大了不得了。
接着就笑着和谢如方搭话,问道去县城做什么,车上的是要去卖掉的吗?
谢如方心中一动,就说道:“这些东西是我家里面的人做的,拿去送给我家宁哥儿的老师一对,其他的看看有没有出路,”
原本谢继宁在家里的打算是去拜见先生,然后送给先生,然后让先生帮忙“带货”。
谢继宁之前来拜师的时候,仔细观察过,微型景观这种东西老师家中没放,就只有几盆兰花还有普通盆栽。
可能是怀安县太穷,所以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谢继宁之前一直在想挣钱,但是却一直不得其法,因为谢家太穷,什么基础都没有,谢继宁自己太小了,创意,菜谱都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和机会。
刚好谢继宁家开荒,谢继宁前去观看,发现了好多老树根,老树桩,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植物,忽然灵感来了,现代那些的视频,没有白看,虽然自己没有耐心去到处找材料来DIY,成功改造自己的住处。
但是记忆力深刻,特别是这一辈子超强记忆力的加持之下,那些得金奖的图片视频都历历在目,不可能说复制,但是类似的风格,质感可以尝试学习。
谢继宁将这些老树桩,奇形怪状的植物,全部都捡起来了,然后定制了陶盆,在全家人的帮助下,将这些东西制作成为了盆景,打算挣钱。
虽然谢老三谢如方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艺术,但是东西好看不好看,还是能看出来的。
谢如方觉得这些盆栽好看,也能卖出去,之前他没有什么好办法,就选择听谢继宁的方法,但是王来福的出现让谢如方有了其他的想法。
谢继宁去送礼,还卖东西,只怕会让其他人笑话谢继宁,年后谢继宁就要去书院读书了,而且还是亲传弟子,本来就惹人红眼,如果这事情出来,只怕就要被嘲笑了。
谢如方的这些想法只在一瞬间,回过神就和王来福说起来了:“说起来话就长了,我家这小子啊!打小就懂事,那一年你们桥头镇上的水心寺里办庙会,你还记得吧!”
王来福说:“当然记得了,这可以说是这些年以来,我们这边最大的一次了,连吴家沟那边的人都来参加庙会呢,当时那摆摊的都摆到山下了,我还记得啊那个时候……”
谢老三和王来福聊天,谢继宁则是在旁边慢慢默念刚刚看过的书,谢老三谢如方父子两和王德福一直说到怀安县城才停下来。
这一路,谢继宁回忆往事,而谢老三和谢如方已经商量好和王家兄弟怎么卖盆栽了,谢继宁选择两盆最好看的带去给老师,其他的由王家几兄弟拿去卖了。
而且这个卖也要选时机,今天冬至,而且现在已经天快黑了,就商量着明天再见,谢如方拉过牛车,就往刘家去了,门房远远看见谢家的牛车,就将侧门的门槛下下来,将牛车拉进去,谢继宁道:“将这些盆栽全部搬到我住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