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纸上谈兵(第2/3页)
韩琦道:“经略说的倒是简洁明了,只是做到有几人?”
杜中宵道:“相公,世间事大多就是这么简单,可实际上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做。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要求认真,可我们有几个人认真?有几个人能够一直认真?聪明人总是高估自己的智慧,觉得做简单的事情是一种侮辱,认真是愚蠢,妨碍了他们智慧中灵光一闪的一刹那。我一直要求营田厢军将领,不要什么灵机一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按部就班,把规划好的事情做好了再说。真有余力了,灵机一动的智慧才会有用处,不然就是害人的毒药,耽误了正事。”
“作战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要打败敌人,获得胜利。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但真正指挥军队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忘了这一点。自古流传下来的兵法,将领用来开阔眼界是好书,如果当作学做战的条例,那就大错特错。不是不切实际,就是刻舟求剑。文人学兵,苦读兵书,真指挥军队了,要么不知所措,要么言过其实,要么漫无目的——”
韩琦皱眉头:“经略和意思,是不用文官为帅?经略难道不是文官?”
杜中宵摇了摇头:“相公误会,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学用兵,不要从兵法上学,而是要真真正正熟悉军队,熟悉作战。认认真真学,不要飘到天上去。朝廷现在,文人不知兵,知兵的武将又有几人?文人好歹读书识字,读过几本兵书,比武将还是要强一些。”
杜中宵对武将流行粗鄙不文的风气非常反感,甚至有将领以不识字为风荣,不知所谓。营田厢军扫盲只怕做得少,跟其他军队完全两种风气。连字都不认识,战略、战术岂不是要用人做自己的眼睛。
“战争原则其实就那几条,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细分下去,学会打仗其实并不能。以战场论,无非是密度、速度,保存自己,杀伤敌人,自古至今没怎么变过。阵形怎么摆出来的?我有什么兵器,临敌时如何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用武器击敌,如何防止敌兵伤己。在此基础上,兼顾指挥和变换。只要紧紧把握住了这个原则,不管什么阵形,都不能理解。相反,为读书而读书,阵形学了何用?”
“伤敌、护己——”韩琦默念几遍,不由苦笑。“经略论兵,还真是简单直接。”
杜中宵道:“战场指挥就是如此。摆阵形,无非是依地理、天时、敌情,最大限度的把自己兵器的威力发挥出来,伤害到敌人。同时尽量减小敌人的伤害,保护自己。利于指挥和阵形变换,其实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用枪,便就尽量用长枪,猥集一起,如墙而尽,让敌人无处躲,无法攻到自己。用弓弩,则前排的弩手想尽办法,让冲过来的敌人放慢进攻速度,近身前射出最多的弩矢。后排弓手,则尽量最短的时间射出最多的箭,射到敌人最多的地方,说到底无非如此。”
“没有火枪火炮的时候,战场作战就是如此。将领审时度势,在局部战场短时间形成以多打少,以强击弱,及时抓住战机,扩大胜势。有了火枪火炮,就是最大限度发挥火炮的火力,让敌不得集结,造成最大杀伤。火枪及时抓住火炮创造出来的胜机,一举击溃敌人。敌人溃逃,骑兵追上,获得最大战果。”
韩琦听着一时无论可说:“经略作战,委实直接——”
“以前没有火枪火炮,弓弩为多,战力如何与人数关系最大。所以战术指挥,调动敌人,改变战场局势,大多以人数论。有了火枪火炮,战力与火力关系最大。战术指挥,就变成了以火力为主要,按照火力进行调动,一切以发挥自己的火力为主要目的。”
说到这里,杜中宵笑着摇头:“我懂什么兵法?自练兵起,我读过无数兵书,到最后全是无用。等到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把军队的原则理一遍,从最基本的入手。把最基本的战略原则、战术原则与临战指挥原则,一步一步分下去,直到分到战场上的每一门炮、战场上的每一杆枪、战场上的每一个人,他们应该怎么想,怎么做,才大致有了眉目。再向上理清战场指挥什么职责、战术指挥什么职责、战略指挥者又该是什么职责,编成册子,无数次修改,才算初步真正懂得打仗。此时再回头读兵书,就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