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从河曲到河曲(第2/2页)
王普听了有些神往,想象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过了一会,问道:“经略,这里以后会跟中原一样吗?听说中原繁华异常,待上人摩肩接踵,市面上卖什么的都有。以前唐龙镇虽然繁华,与中原一起就不算什么了,只能算是小城。”
杜中宵道:“通了火车之后,这里是要地,当然比唐龙镇热闹得多。”
这里的地理条件限制,支撑不了太多的人口,当然不能跟中原地区比。但有水有土地,几个大城还是没有问题。秦汉时这里曾繁华如关中,并不是什么塞外苦寒之地。
有了铁路,这里大规模开荒种地的必要性不大,粮食从中原运来就好。营田务开荒种地,主要在水源方便的地方。趁着现在人口少,多种树养草恢复生态。两大优势产业,一个自然是羊毛,有了火山军完善的产业链,可以大规模发展。另一个,自然就是煤炭了。
到了之后,杜中宵粗略地勘查了一番。离着这里不远的地方,就有大量露天煤矿,只是那一带荒无人烟,没有人开发利用罢了。东胜州发展起来,可以从那里挖煤,作为一处重要的煤碳基地。
一个多月时间,经略司基本掌握了本地的情况,人少地多远超出了杜中宵的预计。这一带的人口只有秦汉极盛时的十分之一不到,要想发展,极需大量人口流入。从中原迁汉民不容易,即使有朝廷统一组织,也难以找到大量愿意迁徒的民户。在京西路营田,杜中宵是用裁下来的厢军,现在哪里找去?
番户人口虽然也不多,聊胜于无,只要愿编户齐民,一样可入营田务。
回去的路上,到了黄河边,王普停住马,道:“两百年前,我的先祖是从西边迁来,到现在也有数代人了。听说来的地方,也叫河曲,我却不知道在哪里。”
杜中宵道:“你们迁来的河曲,是在黄河上游,现在吐蕃人居住。唐时吐蕃强盛,你们党项、吐谷浑诸族,被吐蕃人攻打,大唐把你们迁来这里安置。莫要学西边夏国的拓跋家,你们危难之时,中原王朝给你们土地,建立新家。中原一没落,就反客为主,图谋中原。你们如果连这里都立不住脚,以后恐怕就没有地方安置了。安心过日子,好生报效朝廷,才能长久。”
党项和吐谷浑是被吐蕃赶得无家可归时,唐朝内迁他们来到这里。晚唐五代,中原没落,这些人成一方之雄,甚致反叛立国。等到北方的铁骑横扫中原及周边,这些民族就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本来就不属于这里,狂风刮过,自然留不下痕迹。狂悖如李元昊,不过昙花一现。忠如杨家将,则可以千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