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抑配车票(第2/2页)

杜中宵道:“发判,除了钱粮,发运司掌管的禁榷之物,最多的是什么?茶和盐啊。这一带包括荆湖,都是运茶叶到京城,运解盐回来,是也不是?”

马遵点了点头:“不错,荆湖路食的都是解盐。一向是由茶商运茶到北地,换盐回来。”

杜中宵道:“若说有钱,还有什么人比这些茶盐商人有钱?前几年西北战事不断,商人入中,他们乘机虚估,不知道赚了多少钱财。千里贩运,以前朝廷难以管控茶盐人行踪,茶利多有遗漏。虽然朝廷多次变更茶法,然不几年,茶利又尽为商贾所得,朝廷无利。有了铁路,可以让茶盐商人必须从铁路贩茶到北地。茶法大大简化,而朝廷不遗其利。商人省了长途跋涉之苦,节省了路费。这些茶商,都归发运司管着,卖票给他们,难道还会不买?需要多少钱,卖给他们多少年的票的就是。贩盐商人,也可类此。”

马遵想了想,道:“运判此法倒是可行,不过难逃抑配之嫌。本是一件好事,又办得坏了。”

杜中宵笑道:“发判切莫这样想。现在铁路未通,百姓多不知其好处,票难卖。等到天下都看到了好处,商贾云集襄州,一票难求的时候,抑配出去的票说不定奇货可居呢。”

襄州一带属于淮南茶场的范围,离着不远的信阳军是重要产区。除此之外,南边的洞庭湖地区也是重要的茶产地。从这里运茶到北地,运解盐回来,这两样最重要的禁榷物资正好成为南北贸易的大宗。

茶商、盐商,向来不缺家财万贯的人。不过宋朝官买官卖,不如明清时期那么亮眼。官卖的目的不是为了方便,而是为了朝廷独得茶盐之利,没有藏富于民的说法。茶税盐税少了,是遗利民间,朝廷所不允许的。近几十年来,茶法一变再变,就是因为茶税减少。

虽然有官引,要求茶商沿固定路线运茶,沿路设了许多巡检,还是难于控制。如果固定由铁路线运输,减少走私无疑方便许多。铁路运输,确实能够大幅降低运费,只要定价合理,商人还是欢迎的。

向社会散卖车票,终究难做。大多数人还没有看见铁路的好处,让他们自愿购买车票,只怕并不容易。那就用最简单的办法,摊派到茶盐商人的头上去。还可以与茶盐商人的资格绑定,卖上十年八年也不打紧。先把铁路建起来,以后的事情以后慢慢解决。

这自然有抑配之嫌,不过由发运司抑配给茶盐商人,而不是抑配给百姓,影响太小。被抑配的都是大商人,没有刻剥百姓,朝廷也易于接受。